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曜歸國,以陳為仇,冠絕新漢朝,戰袍染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匈奴已然遍佈幷州,被稱為幷州胡。\r
新漢朝廷上下,依昭烈皇帝劉備的遺命,以陳侯策治胡,然距離陳侯定策之時,已然過去幾十年,朝堂變換,世家更替,為了自家之利,陳侯策早就面目全非,只留表象。\r
其中代表,就是本意為宣揚華夏之文的四夷學館,成了質子之策,匈奴歷代王子皆要來洛陽,名為求學,實為人質,多有受辱之事,積蓄怨恨。\r
除此之外,朝堂上的幾大世家、勳貴,打著陳侯策的旗號,行自家之法,不僅對匈奴諸胡歧視,還進行壓迫與剝削。\r
內遷的匈奴諸部,除了要被徵發為兵,還有很多因為人口貿易,淪落為奴婢、傭客的,同時還要向新漢朝廷交納賦稅,矛盾日益尖銳,暗潮湧動,本因陳侯策而模糊的民族身份,在刻意的政策壓迫下,又逐漸清晰起來。\r
終於,十年之前,朝堂政變,皇族多人被貶入金墉城,四邊又有戰亂,蜀地生刀兵,江南則不靖,匈奴王劉淵趁機潛回北地,驅逐新漢官吏,兼併諸部,然後自扯旗幟,也號為炎漢後裔,自稱北地漢王,公開作亂。\r
時至今日,似要崛起,所以於北疆大破官兵,但那匈奴王卻是突然歿去,使得匈奴各部又生離亂之心。\r
回憶前世種種,追究過往之史,劉曜不由嘆息,心中有著憂愁。\r
得益於漢化之策,如今的南匈奴人,不光是飲食、生活和裝扮上幾與漢人無異,連經史子集的學問也學了去,對過往歷史更是注重,劉曜作為匈奴貴族,天生豪右,自幼就研習經史,多有思考,知道匈奴面臨危難。\r
“我匈奴一族,在魏武之後就是一團散沙,只貴族尚存族念,若非漢朝世家壓迫,部民怕是早就不記自身來歷了,幸得大王起復,追思先輩,再建汗國,但內裡還存幾個部族紛爭,又有五方部族隔閡,過去都被大王用威望鎮住,現在大王一去,怕是要有紛亂了啊,也不知能否度過。”\r
越想,他越是擔憂。\r
但思緒很快就被一聲驚呼打斷,就見一名披甲大漢走了過來,他一邊走,還一邊驚呼:“真的是大將軍,真的是大將軍!”\r
劉曜尋聲一看,認出了來人,乃是中郎將祁正舉。\r
現今的匈奴人,多用漢姓,相貌稱謂也與漢人相同,見面的禮節也是一樣,祁正舉驚喜過後,就依照士見王的禮節行禮。\r
“大將軍吉人自有天相!”\r
等劉曜將他扶起來,二人這才分主次落座,只不過劉曜是坐在主將的座位上,而祁正舉這位主帥,卻坐在賓位。\r
二人簡單寒暄,祁正舉忍不住道:“剛才行軍司馬過去辨認,回來彙報,末將還存有疑慮,現在終於放心了,只是不知大將軍為何不亮出令牌?”\r
這個問題,勾起了劉曜的思緒,他心中隱隱作痛,表面卻宛如無事的道:“一路逃難,歷經漢地、鮮卑部族,常被排查,多有換裝,又有沿路盜匪,信物早就都丟了。”\r
“大將軍受苦了,受苦了啊!”祁正舉也是帶兵的人,哪裡聽不出裡面的兇險,不住的安慰。\r
倒是劉曜渾不在意,揮揮手,話鋒一轉:“國中局面,我已知大概,而今是個什麼情況,你在此駐守,可是還有戰事?”\r
祁正舉收斂心思,回道:“今上登基之後,說要休養生息,但漢兒狡詐,不可不防,是以這南邊多有佈防,如今整個幷州,大部皆為我匈奴國土,也就晉陽等地,還有負隅頑抗,已有大軍前往征討,不日可平。”\r
劉曜點點頭,新近登基的,是他名義上的兄弟劉聰,他不便置評,就道:“晉陽駐守是那個劉琨吧,此人有才,若能招降,為我所用,才是最好。”\r
祁正舉卻搖頭道:“那些漢兒,也有骨頭硬的,寧死也不願意投降,那劉琨恐怕也是這樣的人吧。”\r
劉曜沉思片刻,追問:“這般攻伐,漢廷有何反應?是否會再起戰端?”\r
祁正舉則搖頭道:“漢兒大敗,已然膽寒,不復發兵,聽說還要給王上冊封,國中一個月前就決定派出使者,與漢廷交涉,此時該已抵達洛陽。”\r
劉曜又問:“國中可還安寧,大喪何日可發?”\r
“國中安寧,諸王和睦,但大喪要等使者回來方可,因先王之死,與那漢兒陳止脫不了關係,得讓漢廷給個說法。”\r
聽到陳止的名字,劉曜眼中閃過一道寒芒,心底殺意湧動,但生生壓下去,跟著嘆息道:“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