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當為郡守,敵入尚書檯,冠絕新漢朝,戰袍染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半年前,陳止娶妻。
東廊快婿。
如今,有不少人用這個成語,來形成楊家擇婿之事,洛陽之人對此津津樂道,而等婚訊傳入彭城之後,彭城之人也如此描述。
其實,按照規矩和禮法,陳止娶妻還要往彭城走一遭,畢竟那才是他的世族根基所在,但基於種種原因,以及皇帝要親臨的關係,這事最終還是在京城操辦了,但彭城諸陳也沒有錯過機會,陳遲、陳邊、陳迅親自趕來,與陳永一同作為男方的家長,坐鎮婚禮。
百家茶肆中那人說的,其實就是東廊快婿的典故緣由,這事在洛陽,可以說是人盡皆知。
連兩個外來客都忍不住點頭道:“我等來時,在路上就聽聞了陳君娶妻一事,沒想到裡面還有這樣的典故,真是一段佳話啊。”
不過,也有那心思活絡的人,知道黃通一貫以來的作風,心中猜測著,這位擅長分析、推算計程車人,既然問出這個,要說的很可能就不是眾人所知的,或許還有其他什麼隱情。
於是,他們為了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不由搜腸刮肚,想要找到其他說法。
這麼一想,也有人想起了不少細節。
就有一人先開口道:“東廊快婿之說,固是佳話,但多少有誇大嫌疑,畢竟楊公的那位弟子,行走的不只是陳家一家,其他各家也曾履及,想來是經過權衡,才做出了最後的決定。”
這話一說,也開啟了其他人的思路。
“不錯,陳君當時的作為,在年輕一輩中,可是無人能比,楊家看上他,也是理所當然的,遠的不說,就是剛才談及的那次朝會上,黃思想要捧殺陳君,當時出面的,不就有大司農麼?當時他與陳止,還不是翁婿,之所以出面,定是看重陳止的才學、才幹,已經動了心思,想要賣個人情。”
“對,東廊一事過去很長時間,大司農才出面維護陳止,若他早就覺得陳止可為佳婿,哪還用等這麼長的時間?”
“我倒是聽說,是楊家的那位小姐,在出嫁之前,就已心有所屬,而其所屬者,正是陳君!楊公寵愛其孫女,據傳無有不允,好在楊女知禮,從未有逾禮之議,唯獨是對陳君傾心,常有所言,或許因此,楊公與大司農才會下定決心吧。”
“我也聽聞,說那楊女也是才女,通琴知書,而陳君更是妙人,楊家派人去詢問太僕公之意,按兩家之勢,太僕答應的痛快,隨後找了陳君過來,跟他商議,未料陳君卻說,此事未可一人決也,於是讓人安排,與那楊家女隔簾對話,知道女子心意,又問答幾句,方才應允,回來之後,陳君私下裡也曾說過,楊女甚奇,自有其意,陳家人方知陳君亦滿意此次婚事。”
這後一人說完,見眾人看來的目光,又擺擺手道:“諸位莫這般看我,我非是道聽途說,亦不是隨意杜撰,我家與陳氏也有姻親,是以得知。”
聽他此言,眾人嘖嘖稱奇。
黃通更道:“我也不知道,還有這麼一番故事在裡面,還真是一時佳話,不過我要與你們說的,卻不是這個,諸位可還記得,我為何會提到陳君的婚事?”
眾人這才如夢初醒,紛紛回神過來,不少人乃至失笑。
“差點被你糊弄過去,可不是麼,不是問起陳君會在哪裡為郡守,又想知道你如何得知的麼?”
“對呀,怎麼說著說著,又扯到陳君的婚事上去了。”
“楊家嫁女,陳家娶親,那陣勢確實不小,兩家一個是大族,一個有國士,到了今日還有人時常提及,我等一說就忘了分寸,也是正常的嘛。”
說著說著,他們的目光又集中到了黃通身上,有心思靈活的,聯想前後關係,隱隱有所猜測。
尤其是兩個外鄉客,剛才似與眾人打成一片,共同歡笑,此時卻又收斂笑容,一直開口的那人,更試探性的問道:“莫非與大司農在朝堂上,為陳君說話一事有關?”
黃通微微一笑,說道:“說有關也對,其實這關鍵,不是大司農,而是當時對面的那位。”
“對面的那位?不就是黃思?”
“黃思算什麼啊,能和大司農比?說的是黃思背後的那人。”
“原來如此,難怪黃聞之前提到三家逼陳的事,莫非這就是後續?陳君去哪裡為郡守,還和這個有關?”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脈絡。”黃通嘴裡說著,將那茶杯的蓋子取下,伸出手指在裡面沾了沾水,在桌上落下,畫了一條水線,跟著在水線的一頭點了一點。
“三家逼陳,而陳君才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