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章 諸評多榜分排名,冠絕新漢朝,戰袍染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意思,畢竟匈奴在幷州紮根很深,人口不少,裹挾了不少百姓,若以兵鋒攻伐,沒個幾年、十幾年的時間,根本難以實現,這麼長的時間,若盡起刀兵,不說每年,每一天、每一個月消耗的錢糧,都無從計算,而且會持續削弱國朝的力量,說不定讓其他邊族生出異心。”
旁人都點頭同意,覺得黃通分析很有道理。
但跟著又有人嘆息道:“這些事朝廷的事,咱們想的再多也沒有用啊!”
“是啊,要是按著咱的想法,哪裡要管這麼多,早就帶著大軍將那匈奴一概攻平!”
“唉,還是說說這風花雪月、琴棋書畫吧。”
幾個人正說著,門外又有幾人進來。
這幾人一來,周圍的人都過去給他們見禮,重點都落在那為首之人身上,口稱鄭五郎。
這位鄭五郎生得身材勻稱,面容上品,面對眾人的稱讚,他連連客氣。
此人名為鄭樺,在家中的排名並非第五,之所以被稱呼為五郎,是因為他在先前的丹青評上,得到了終評第五的名次。
“諸評之影響,觀之則知啊。”
黃通忍不住感慨起來,旁人點頭同意。
大典與和談之後,佔據著洛陽百姓平日話題的,就是諸評了。
所謂諸評,就是包括之前的文評在內,隨後的書評,還有音律評、丹青評。
那書評看的就是書法,比拼的是書法造詣,還算是比較直白,各個書院比拼起來,也沒有太多的異議。
其中還有個插曲,就是當時的優勝者、兼善書院的周步,在為自家書院贏得了“洛陽書法第一”的牌匾後,又特地請陳止給自己寫了一副勉勵的字,說是回去後要裝裱起來,倒也成為一時熱議之事。
至於丹青評,理解起來也很簡單,看的是丹青畫技,因丹青多需觀景,所以這個品評,不是在太樂署中進行的,而是被放在城郊,太常府動員了人力設了一處講壇,供大家品評,也讓學子們可以觀景而坐,同時放在這般地方,更能開拓心胸。
因此,這丹青評,也叫丹青壇。
而音律評,也叫伯牙子期評,據說這個名字,還是當今聖上所取,不過在這個品評上,競爭尤為激烈,因音律之道廣博,光樂器就有諸多,各有所長,要在這樣的情況中,決定出哪家書院的哪個學子更為出色,難免有人會心存不滿,期間發生了不少插曲,還有那不懷好意、不甘心失敗的學子,在暗中使勁,鬧出了幾次小小事故,不過都被陳止和太樂署一一平息。
隨著音律評落下帷幕,第一次的洛陽諸評算是圓滿落幕,但帶來的風潮卻沒有衰退的意思,在隨後的日子裡越演越烈,最終甚至出現了諸多排名——
百家茶肆有好事者,就說道,該按照諸評最後的排名,給洛陽各書院的學子排號,於是各種榜單有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於是就有這鄭五郎一樣的稱呼。
因為諸評乃是官府組織,更有皇帝賜名,背後有許多勢力參加其中,連列卿都牽扯了好幾個進去,圍繞著諸評更有些許博弈,發展到後來,連書院上層都關注起來,以至於在城中私自爭執,被看做是無膽的行為,是不敢在諸評上和人一較高低的表現。
於是,這諸評排名,儼然成為了洛陽年青一代,用來彰顯才華的標誌,也使得很多人摩拳擦掌,準備在下一屆的時候登臺亮相,不光是為自己的書院爭光,也要為自身正名——
實際上,第一次的諸評,還是有不少人看不上,乃至故作清高,不願意屈尊降貴前往,讓人品頭論足。
但看著影響,這些人很多都動心了,準備參與進去,可惜按照陳止的規則,他們必須要等到明年。
“明年也好,”談到這個問題,黃通卻有不同的看法,“留下一年時間,讓學子們沉澱底蘊,等到來年才能更見功力。”
這時候,茶肆的角落忽然有聲音傳來——
“這位兄臺,聽你言語,乃是明智之人,可曾聽過,倡諸評的陳秘書很快就要外放一地為太守,你覺得是真是假,若是真的,那明年的諸評還能否展開?”
黃通聞言看了過去,入目的卻是兩個陌生面孔,似乎是從外地趕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