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錯,冠絕新漢朝,戰袍染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庾亮卻只是笑著,也不看張若,也不問細節,彷彿只是個旁觀者,只是陳止注意到,他的笑容並不真切。

等陳止講到自己突然暴起,先滅一賊,又在王彌面前聲東擊西,從兩個賊人手上救下諸葛言的時候,張若露出意外之色,著重詢問了兩句,讓邊上兩人記錄了一下。

看這個架勢,陳止就知道,這人事後會從其他途徑驗證自己的說法。

等話說完,提到王彌自殺的問題,張若的眉頭皺了起來:“王彌因你的喝罵自盡,我在來之前就有了解,不過裡面有頗多疑點,需要你將當時說的話,大致描述一下,事後我會找當時在場的人求證。”

陳止聽到這個要求,沉吟了一下。

在這之前,無論徐輝也好,諸葛言也罷,都反覆說過,呵斥王彌的那些話,可能會有隱患,因此壓著相關傳聞,結果這位特使一來,就讓陳止著重講解。

面對這種明確的要求,陳止當然不會語焉不詳,否則的話,原本沒有問題都會讓人覺得藏著問題,所以他也不含糊,索性就事無鉅細的敘述起來。

說都說了,也沒必要模糊,憑著強大的記憶力,陳止將自己和王彌的話,一字一句的說了出來,沒有半點錯漏。

張若、庾亮初聽的時候還不覺得什麼,等陳止說了一半,二人頓時就品出味道來了,都露出了詫異之色。

一是驚異陳止的記性,二就是意外他所說的話了。

聽到後來,張若眉頭緊鎖,明顯在想著什麼,但沒有打斷陳止,等後者說完,張若才深吸一口氣道:“這些話,你記得倒是清楚。”

陳止敘述的時候,時刻注意著兩人表情,估摸了一下二人的性子,聽到這裡就回道:“在下自小這記性就好。”

“我先把你說的都記錄下來,等求證無誤,就以此為準繩,來進行調查,”趙若還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但說完這些,忽然又道,“你呵斥王彌的這些話,是發自本心?”

陳止點頭稱是。

張若就說:“這話中有些犯忌的內容,不過有些不無道理,你說王彌起兵之前,並未制定章程,此言不假,這也是賊寇最惡之處,根源就是破壞律法,乃萬惡之源,既然這是你的真心實想,那說明你對法家研究的不錯,你也不用擔心,這些話是駁斥反賊流寇的,本官不會追究,這次只涉王彌之案,不問其他。”

這回答讓陳止略感意外,他本以為事先得到的訊息有誤,還覺得這個廷尉正不好相與,未料竟是個通情達理的人?但旋即他就明白過來,意識到這個張若,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了。

“這是個純粹的法家之人,是真正的皇家利刃,以法而行,以法詢世,所以分得清主次,他說這些話,雖有欣賞我的觀點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為了不讓事情複雜化,防止查案時節外生枝,對他來說,完成上命乃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都可以忽略,都可以不過問。”

明白了這點,陳止頓時就意識到,只要自己配合查案,那這個張若絕不會對自己不利。

“既然如此,我就不攙和進去了,那賊人背後的勢力,就交給朝廷頭疼吧,當然,前提是他們能查的出來。”

正當陳止覺得差不多可以離開時,庾亮卻突然開口了——

“陳止,據我所知,你擅自接觸了關押的賊人,怎麼?你也想查案?以為自己無所不能?這手伸的有點長了。”

“嗯?這話裡有刺啊。”陳止眼神微動,視線落在庾亮身上,仔細打量起這個人。在他的記憶中,這人在原本的歷史中,也曾留名後世,但並非好名。

庾亮不等陳止回應,就自顧自的笑了起來,繼續說著:“我這個人,只要接了上命,就一定要全力以赴的完成,聖上將調查武鄉侯世子遭襲一事交給了我,那我就不能不盡心,因此不得不提醒你一句,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他本是隨意坐在席上,但說到這裡,突然直起後背,整個人氣勢大變,有種凜然之意,直視陳止,鄭重問道:“你可知自己犯了幾錯?”

陳止頗為錯愕。

我犯了幾錯?這人在說什麼?

可惜不等陳止詢問,庾亮就伸出手,豎起三根手指。

“你駁斥反賊的時候,妄言世家,妄議律法,此乃第一錯;然後是擅入要犯之地,目無法紀,此第二錯;最後,你自以為名大,為謀高品,胡言亂語,胡做文章,做出格之事而不知收斂,此乃第三錯!有此三錯,我就是把你拿下也有理由!你想養望,就老老實實養望,不要處處都摻上一腳,你沒有這個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我成了女頻文主角

魚刺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