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子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章 議定,歸卿,莫子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宮且楦這一回說宮十二見識不足,倒真沒說錯他。

雖然一不小心就用上了“小子”這稱呼不太妥當,但紙張印刷之術,宮十二隻惦記著能迅速將宮氏滅蝗之法傳播出去的好處,卻沒看到紙張印刷術本身的價值,或者說看得不夠重,卻實在是淺薄了些。

大概也有給蔡侯紙這稱呼誤導了的,便以為這最初造紙的人得的榮譽也不過是個侯而已,卻未免不知詳情。

首先,那蔡倫是何等人?內侍殘缺之人而已。雖說漢朝的時候也有閹人可為官者,內侍的地位並不像後世某些朝代低下,但那時候也不是好好一個人為了進宮自願閹割的明朝啊!

基本上在漢朝的時候,那遭閹割的都是什麼人哪?或許自己獲罪受刑,或許是因遭人連累卻也是一般獲罪方才受刑的。

正經點兒的人家,都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哩,哪兒甘願會閹割入宮?

其次,蔡倫雖說造了紙,於天下讀書人皆有大功,也確實是個為了匡弼時政敢於“數犯嚴顏”敦厚勤奮人,奈何人在內宮,在敦厚人也少不了行不道事,例如漢章帝正宮竇太后無子,便指使蔡倫誣陷章帝妃宋貴人“挾邪媚道”、通令其自殺便是其一,雖然和帝因此得以登基,蔡倫因此得封中常侍,也才有後來的蔡侯紙,卻也掩蓋不掉這一路血腥。

再有如投靠和帝鄧綏皇后之後的諂媚屈尊等等,終歸在蔡倫身上加深了宦官諂媚的烙印。

當然,正經讀書士族之人也不見得能比蔡倫乾淨能為,可誰讓蔡倫做得再好,漢朝史官立場堅定、寧死不肯改一字的操守是其一,他自己不擅長著書立論為自己辯解,也沒個後人因為他的名聲出來何人打官司,又是其二其三了。

如此接二連三,蔡侯紙只讓他的發明人得了個侯爵,還遇上宮十二這個不熟悉漢代爵位的,將之不甚看重,也實在難免。

好在宮且楦是個明白人,這紙張印刷折騰得出來,趕著去各地散發,讓識字之人皆知這宮氏滅蝗之法的來歷、再不懼人貪功冒佔固然要緊,但宮家從此成為什麼書香世家著姓大族都不敢輕忽的人家,卻更是重中之重。

從宮且楦家到族長住著的宮氏祖宅,距離算不上遠,可要繞到平日開著的側門那兒卻也不近,正好夠宮且楦將紙張印刷的好處給宮十二掰扯明白,奈何蔡侯紙的名字擺在前頭,宮十二一時沒想明白蔡倫和宮家身份的差異,也不以為然,只一心琢磨著和宮且楦商量:

“您是說,本朝之前,除了世家大族世祿公卿,最多也就是這‘舉孝廉’,靠的也不是科舉才能,而是名聲德性?

直到本朝方有所改動,如今雖沒有杜絕舉薦制度,可也開了科舉,又放寬了民間藏書識字的門檻兒?”

宮且楦點頭:“本朝□□並如今皇帝何等英武、如何打得外族屁滾尿流撤出我炎黃大地且不說,這科舉確實是好東西,百姓多能識字,行事也知些廉恥;又有科舉注入新血、興起寒門,也省得那些老世家自以為大姓就多了不起——

往往還連跟著□□皇帝打江山的將士,甚至是幾百年為國戍邊的將門都不看在眼裡哩!”

宮十二一笑:“只怕科舉出來的,也不見得就對將士如何敬重。”

宋朝,明朝,哪個不是這般?連他這樣半桶水的學渣都知道哩!

只不過眼下關注的不是這個話題,宮十二一笑則過,轉而問:

“世家把持知識傳播不知道多少年,本朝放寬卻不過幾十年,如今民間正經兒最和蝗蟲接近的,識字的能有幾個?”

宮且楦嘆氣:“小王村已經算是好的了,雖科舉出仕的還不夠格兒,大抵能看得懂佈告的,好歹也有那麼幾十人。可別處,遠的不說吧,那好賤人怎麼能敢自稱書香之家?不就是整個程家村,識字的人一個巴掌都數得清嗎?”

宮十二點頭:“就那是一個巴掌裡頭,不知道怎麼種地養鴨子的也多著呢!”

頓了一頓,才又道:

“那您看,我們這滅蝗之法,文字版也要的,文字合著圖畫說明的也要的,只單純圖畫的更是多多益善,最好散到個目不識丁的老農手上,也能看懂是啥回事的……如何?”

眨眨眼睛:“當然宮氏名號必是要打出去的,圖畫版的也要有文字署名,看不懂也混個眼兒熟哩!”

宮且楦笑:“這倒也是個法子,就是這圖畫……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哩!我們族裡刻字寫字的還能找著幾個,要刻畫兒的可就……”

宮十二本要說這幾天意外發現那阿舅爺家幾乎人人刻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