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子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章 歸卿天下,歸卿,莫子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族譜,多半還是先起個學名叫著,大名卻是冠禮的時候才和子一道取的,也很可能——
而且族譜上都不見得會記著記,或許三五年才正式開一次祠堂記入哩!
宮氏的哥兒一般是在及笄的時候記入,或者最遲嫁人時去祠堂叩辭之前便記入,也算是極重視了。
只問題是,宮十二離及笄還有好幾年,而這《三字經》、《滅蝗圖》等,卻是快則一二月,慢也不會慢過三五月,就要廣為世人所知的。
宮阿爺是個起名廢,當年給宮待嶽幾個起名就費了好大勁兒,和夫郎足足商量了好久,每回都是宮阿公覺得“這名字不錯”,他又自己推翻重想的==
如今要給宮十二起名,還彷彿要立刻起出來……
秋老虎也沒敢出來肆虐,宮阿爺卻硬是憋出一腦門子汗。
宮且楦和他老兄老弟這些年,也知道他這個毛病,失笑不已。
但這兒孫名字嘛,就是他這個伯阿爺也不好隨意開口,宮十二的地位又格外特別,宮且明並他們都要喊一聲小爺爺的宮落影都不開腔哩,宮且楦自然也不會隨意開口,只稍微指點:
“雖說哥兒們並不隨小子們的輩分起,小十二卻又不同,就是用個‘學’字也沒什麼捨不得的……”
宮阿爺給了這個大哥感激一瞥,卻還是煩惱:“宮學、宮學,到底宮學什麼好呢?”
就是隻需要想一個字,對宮阿爺來說也是個大難題哩!
原地轉悠了好幾圈,轉得人眼都花了,他還是選不中那最後一字,宮落影不耐煩,索性一拍桌:“乾脆就叫宮學吧!”
宮十二==:你才宮血你全家全族都宮血!
他原是不想在這兒用自己原先的名字,總覺得在將栓子阿爹等人都慢慢視為真的家人,又這族裡人也視為正經親戚之後,再讓人喊著原先那名字,或者會惹自己格外焦躁,又或者會在習慣了焦躁之後磨平了對於歸家的執念和心氣兒,但系統君難得大方給的定心丸既然吃下,倒是沒那許多憂慮。
再加上這要命的宮血迎頭澆下,宮十二也不敢再壞心看宮阿爺轉圈,趕緊開口:
“什麼學不學的,我若是不凡,何需靠與小子們同等來顯明?
我就是我,我是宮歸卿!”
宮落影渾濁的眼睛驀地一亮,宮且明亦是撫掌:
“歸卿歸卿,我宮家終歸是要重回世祿公卿行列,甚至將走得比那所謂的世家著姓更高更遠……
果然好名字!”
宮阿爺雖然有點兒沒能為孫兒起名的小失落,但少了煩惱,又覺得這名字確實寓意好,也跟著撫掌:
“是好名字!”
宮且楦想得更遠一點——
本朝太祖當日率先開這“科舉取士”制度時,曾有言:
“德行聲望足可堪為孝廉舉之者,朕自然欣然納用。
然而這世上有德無能者亦不缺,地方上將舉孝廉之事隨意操縱的狂徒前朝也不少,甚或有為孝廉二字沽名釣譽者亦眾。
如今朕開科舉、創天下人憑才晉身之階,非全盤否決孝廉之舉,不過是原天下有識之人,皆能有為國盡忠、為民立命之路爾。”
這話最初為的是緩解科舉取士與舉孝廉之間的矛盾,但裡頭有一個詞,大有意思。
太祖所言可科舉者,不是天下漢子,而是天下有識之人。
雖然至今沒聽說有哥兒科舉晉身、後而為公卿者,太祖當日那聖旨佈告天下之時,卻也明明白白的,為哥兒們留了一條路。
雖然這條路的留出未必是太祖的本意,很可能只是將太祖言擬做佈告之人的一時筆誤,但不管怎麼說,太祖聖訓在前,這日後……
宮且楦眯著眼:
“這歸卿歸卿,少不得是宮家歸卿,可也未必只是我宮家晉身世祿公卿呢!”
哥兒能頂半邊天。
宮且楦回想起這十二哥兒身上那樁樁件件的稀罕事,不禁有“莫非真是天意”之感。
這完全只是被宮十二誤匯出來的感覺,讓宮且楦說服了宮且明等人,讓宮氏一族接住了楚家丟擲的橄欖枝,一路扶持出本朝,也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卻不是唯一的哥兒皇帝,卻也陰差陽錯真的晉身為再如何千年世家計程車族也比不得的超然姓氏,卻也都是後話了。
只說眼前,宮十二終於又用回宮歸卿之名,又以橋下客為號,署於《三字經》、《滅蝗圖錄》等書冊之上,雖《滅蝗圖錄》暫時未曾面試,可《三字經》在半月之內傳唱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