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澀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章 天意,質子為皇[重生],澀澀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苦笑:“阿遠,你還小,不必如此。你這般,豈非令為兄心下不安?”
謝遠答非所問:“阿兄,阿翁近來的藥方,變了吧?”
謝含英一怔,沉默下來。
他雖比不得謝遠聰明,甚麼都能一學就會。可是,他曾經照顧了生病的阿爹許久,又跟在常常吃藥的阿翁身邊多年,心裡也擔憂阿翁身體,便也研讀了不少醫書,當然知曉那些藥方的改變意味著甚麼。
更何況,他久居宮中,時常侍奉聖駕前,阿翁也並不瞞他甚麼,因此他還知道,阿翁已經讓人去尋回煉丹的道長了。
阿翁的身體雖說現下還能用那些藥方支撐著,可是,等再過些日子,只怕那些藥就不管用,只能領那些煉丹的道長煉些丹藥來,強撐身體了。
因此謝含英心中縱然有再多的不捨,心底深處卻是明白,阿遠的選擇,是正確的。
阿遠的確,該走了。
謝含英想到這些,不禁站起身來,看著謝遠,一時之間,竟說不出話來。
謝遠笑道:“阿兄,我此去,定是要將世子之位讓給我的那個才幾個月大的胞弟。今後,我的那個胞弟,就有勞阿兄照拂了。”頓了頓,眨了眨眼,道,“當然,將來戰功需要我自己掙,但是,戰功掙下來,我將來的爵位嘛……還要有勞阿兄了。”
謝遠的話中之意,謝含英如何聽不出來?
聞言大笑,抱住謝遠,道:“好阿弟,此生,為兄定不負你!”
謝遠等謝含英抱完,鬆手後,才長揖一禮,朗聲道:“臣,謝遠,亦是如此!”
……
又過十幾日,殷王府殷王竟當真舍下藩地諸多事務,遠赴長安,親自見了阿守。待見得阿守後背上的胎記後,當著聖人、太孫和謝遠之面,痛哭流涕、老淚縱橫,當場認下了阿守。
並言道:“當初我們最後查到的訊息,就是賊人將我兒帶去了蜀地深山。只是蜀道艱險,深山眾多,王府派人尋覓多年,都未曾尋到過我兒蹤跡。且那賊人既將我兒放在深山裡頭,幾乎有九成可能,我兒已經被虎狼吞食。因此臣不敢將這個訊息告知內子,既怕內子擔憂,又恐那賊人知道臣等已經查到了蜀地,會再想法子去找只有那麼一絲可能活下來的我兒,將他送往其他地方,是以,這些年來,府中才任由我兒被偷走送往吐蕃的訊息傳揚開來。”
謝遠站在一旁,並不說話。
謝含英看了他一眼,也沒說話。
元朔帝親自扶起了殷王,看了他一會,又打量起阿守來,果然見二人五官之上,仔細看去,的確有些相似之處。
可是,元朔帝還是拍了拍殷王的肩膀,又問了一次:“殷老弟,阿守雖是個可憐孩子,但他被我孫兒照顧教導的很好,將來沒有殷王府,也能有自己的一番成就。你可是看清楚了,他當真是你的兒子?若是三郎弄錯了,咱們現下就說清楚,讓三郎與阿守道個歉便也是了。可萬萬沒有過個三五年,老弟再跑過來告訴我或是含英,說你們當初認錯了人,阿守並不是殷王府的人的事情發生的道理。”
殷王只比元朔帝小個一二歲,只是他成親晚,得子更晚,因此孩子才和元朔帝的孫子輩差不多大。
他聞言忙道:“聖人也是見過內子的。聖人且看,阿守的容貌,是否與內子也有一二分相似?”
元朔帝輕嘆一聲,還是對郝善一點頭:“讓太醫進來,為他們二人,滴血驗親罷。”
殷王一怔。
元朔帝微微對著謝遠站著的地方一抬下巴:“那就是我孫兒阿遠。也是他當初將阿守從那深山裡帶出來的。雖然阿守年紀現下瞧著比阿遠大了,可是當初,阿遠剛剛將阿守帶出來的時候,阿守身形極其瘦小,看起來比阿遠還要小上一二歲,因此阿遠便一直將阿守當做親弟弟一般照拂著。”
殷王沉默不語。
元朔帝只做沒有瞧見他的沉默,繼續道:“既當做弟弟,那麼,單單是你們的一面之詞,顯見是不夠的。自然要滴血驗親,再無更改。”
謝遠此舉的目的,元朔帝也好,殷王也好,顯然都知道,謝遠是想要殷王再沒有反悔的餘地。
就算將來阿守做了甚麼大逆不道的事情,他依舊是殷王的兒子。
殷王可以大義滅親,卻絕對不能反口說——是當初三郎認錯人了,其實阿守並不是他們家的人,因此,阿守做的任何事情,都和他們家無關。
殷王其實在看到胎記,聞得阿守是被從蜀地帶來,且還是被白狼養大的時候,就知道阿守十有八.九,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