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澀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章 1221211201,質子為皇[重生],澀澀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元熙二年二月,元熙帝謝遠親自御駕親征,收服北地。
敬王死後,代替敬王謝玉衡謀逆的長子謝瑾然被誅,其餘子嗣,牽連謀逆者,罪重者處死,罪輕者杖四十後流放邊境,不曾參與謀逆之成年子嗣,圈禁信州,由信王照看。
其餘敬王年幼子女,因不知者無罪,奪其爵位,後代子孫三代之內不能為官。
然因信王謝秋然與敬王妃江氏高義,大義滅親,並兩次主動上交藩地,故而敬王府江氏名下的嫡子嫡女,繼續保留爵位和郡主、公主封號,不與前者同。
謝遠是提前將訊息轉達給江氏的。
因此江氏聽罷,便將謝寒盡、謝恭然、謝八娘和謝九娘都記在了她的名下,算作嫡子女,也因此不會像敬王的其他庶出子嗣那樣,因敬王之故,須得受難。
謝恭然的生母小馬氏,謝八娘和謝九孃的生母瀲姨娘,知曉此事後,侍奉江氏更加用心。
——想想便知,若非是她們侍奉江氏用心,若非謝恭然一直和這位新皇親近,謝八娘和謝九娘一直在江氏膝下孝順江氏,那位新皇哪裡會提前告知這些,保下她們的孩子?
二人自是沒有機會見到新皇的,唯有更加用心侍奉江氏,並照料好信王府諸事,令江氏與信王在府中無憂。
至於死去的敬王……謝遠神色複雜。
雖然敬王謀逆是真,然而其畢竟曾經在元朔帝名下立功無數,自其戍守北地,更是數年之間,一直將突厥守在北地之外,令大慶朝免收突厥之擾……
敬王功過皆有,且人已身死,因此謝遠回到長安後,諸臣在朝堂上吵了整整三日,才吵出個結果來。
結果就是,保留敬王親王爵位,封號不增不減,諡號……沒有。
原本朝廷瞧著敬王乃是新皇生父,想要給其想個一般的諡號,結果新皇一擺手,諸臣便放棄了這件事情。
如此瑣事暫且不提,新皇初初登基,就已經將北地收歸朝廷,雖仍舊將北地一州給了信王,然信州之軍權政權,俱都不在信王手中,如此信州仍舊乃是新皇的地方。
又有新皇對敬王子嗣的一番處置,看起來新皇頗為客氣,然再仔細思量新皇令其子嗣三代之內不得入朝為官,無論男女,如此一來,更是真的將那幾個參與謀逆的成丁男子或叛斬首,或叛杖刑後流放,顯見是不給其丁點生路……
新皇對其異母兄弟尚且如此心狠手辣,那麼,對更加遠了一層的定王府子嗣,還有那根本挨不上邊的前朝皇室,是不是會更加狠心?
如此一來,定王與前朝皇室那裡暫且不提,朝中諸臣卻是對著這位新皇的種種政令,更加認真聽從,少有隻因想諫言就諫言的胡亂行為了。
謝遠不意收拾了北地,還能有這等好處,倒也不再收手,和六相一起,將在各地強行推行玉米等作物、嚴查鹽引、漸次行科舉一事、嚴查官員考核並推行每季一考等等政令……
其中不少政令使得朝臣心中擔憂不已,可惜有了前頭的事情,諸臣心知這位新皇足夠心狠和強勢,也根本不在意史官筆墨將他不顧名聲殺了同父異母的兄弟的事情,更知曉這位新皇乃是馬上皇帝,不但曾經戰功赫赫,如今更是上馬提槍就能奔去戰場……
其槍下亡魂,不知幾許。
如此情形下,諸臣也就更加老實,縱然有不悅,卻也須要捏著鼻子去做事。
尤其,他們發現,雖然天下還未完全安定,但是,這位新皇已然對朝中那些貪官汙吏開始下手,並將鹽引之令進一步細化,使得鹽稅能盡數落得朝廷手中……如此種種之下,諸臣無論心中如何做想,暫時都老實了下來。
謝遠與六相心中稍安,然而嚴查貪官汙吏一事,卻要再查的嚴苛一些,謝遠為此請六相從朝中擇出三位清廉公正的能臣,決意令這三人作為欽差,在朝中各地進行嚴查,並監督玉米番薯等作物耕種情形。
其他的不提,若是依照孤鴻子所言,天災將至,那麼,除了使得百姓有玉米等有強悍生命力的作物種下外,就是使得各地官員不得貪.汙太過,朝中發下的救濟糧食,也不得被替換,如此一來,提前嚴查百官,也是必須的事情了。
謝遠的這些政令是在他回朝的二月份依次發出的。
各種玉米等種子則是提前早已發放被種下。
大慶朝嚴查官員的官吏和三名欽差依次離開長安城後,已經到了元熙二年的三月中。
而直到這個時候,北方多地乾旱,滴雨未下。
南方數個地方,亦是乾旱少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