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澀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章 1171161151141,質子為皇[重生],澀澀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廢,改立昭王謝遠。”
謝相念一句,他身邊的一個太監就尖著嗓子高聲喊上一句,因此,周遭的百姓,全都聽到了這道先帝遺旨。
最重要的是,他們全都看到了那位寫了那份根本除了認錯其他甚麼用都沒有的身體孱弱的永平帝,已經顫顫巍巍站起身,將玉璽送了出去。
眾人不禁一齊看向城門口那個騎在高頭大馬上的青年。
所以,這是……要換皇帝了?
不過,說起來,如果皇帝換成了昭寧王,換成軍功赫赫智勇雙全的昭寧王……又,有何不可?
因此,不等謝相與洛平大長公主再催,當下就有百姓忽然高聲叫了一聲:“請昭寧王登基!請昭寧王做皇帝!”
那百姓高聲叫了一聲後,隨即就跪了下去。
隨著那個百姓的行動,其餘百姓也都反應了過來,紛紛朝著謝遠的方向跪了下來,高聲喊道:“請昭寧王登基!請昭寧王做皇帝!”
喊聲不斷,一句有一句。
謝遠端坐馬上,微微動容,這才道:“諸位請起。只是,皇位一事,終須賢者為先。本王不才,不敢當這一句賢者。”
並非謝遠不想立刻坐上那個位置,只是,時人以謙遜為美,不少事情,向來如此。
他至少也要三請三讓之後,才能“不得不”坐那個位置。
謝遠這一推脫,諸多百姓仍舊高聲喊著請他登基。
謝相與洛平大長公主對視一眼,心下也是駭然。
他們當然知曉這些前來的百姓裡有“託”,但是,顯見長安城的百姓也是真的覺得昭寧王極其適合做皇帝,否則,就算是有“託”,事情也絕對辦不到這樣好。
尤其他們再看向謝遠帶到城門口的三千精兵——三千精兵一溜的黑衣黑甲,雙目晶亮而激動,顯見也非常想讓他們效忠之人坐上那個位置。可是無論他們心中如何做想,但是,軍令猶在,他們效忠之人不曾說一個“好”字,他們心中再激動,也依舊是端端正正挺直了背脊坐在馬上,一言不發,只一雙雙眸子裡,透出無盡的激動和期盼。
謝相這才板起了臉,佯作微怒,道:“先帝旨意已出,昭寧王,敢不接旨?敢不聽從先帝遺旨,為天下黎民百姓,為大慶朝的安危,接下這個擔子?”
謝遠仍舊推辭不受,再次言道“賢者為皇,某不敢受”。
眾人又是一陣的跪拜請求。
洛平大長公主不禁看了一眼謝容英——她到底也算是看著這個孩子長大的,因此之前倒也和謝容英商量了一番,讓謝容英跪拜謝遠,請求謝遠登基。
如此,既可以讓謝遠有可能逼宮的訊息儘可能的被壓制下去,對謝容英來說,謝遠無論如何,也不會太過苛待。
可惜謝容英分明看到了洛平大長公主看他的目光,但他卻沒有真的跪拜下去,只是低著頭,像是想要躲避一般。
洛平大長公主嘆了口氣,想到隨著那份先帝遺旨送到她的公主府中的那封長長的清婉親手所書的信,上前一步,將手藏在寬大的衣襬之中,使勁推了身子病弱的謝容英一下,爾後和謝容英一起跪在了謝遠身前,聲音蒼老卻堅定的開口。
“昭寧王出生便淪落民間,在民間一直長大七歲,深知平民百姓之疾苦;七歲時,昭寧王老師遠山先生國壽,昭寧王徹夜想出冊書一計,既為孝敬老師,更為天下文人讀書提供了便捷;七歲至十二歲,替其生父敬王在長安為質,期間陪伴先帝與容王讀書,孝敬元朔帝膝下,被元朔帝數次誇讚孝順聰慧,更被先帝引以為知己;
十二歲時,昭寧王初長成,小小年紀,因知邊境百姓之苦,知天下安危,須有將士在邊境守護,因此數次跪求元朔帝,元朔帝才終於捨得昭寧王小小年紀,前去邊境,從小兵做起,直至五年後,昭寧王年紀輕輕,卻能文能武,軍功赫赫,愛惜將才,因此得封昭寧侯;
然,同年元朔帝因病老去,先帝登基,元朔帝遺旨令昭寧侯得封昭王,佔據邊境二州與一併不算富裕的瓊州為藩地;
同年,昭寧王獻策於先帝,令天下皆知曬鹽之法,天下鹽價大降,造福百姓;
昭寧王自得藩地,藩地三州,兩州臨近邊境,常年戰亂不斷,一州勉強富裕,然,昭寧王並不稱苦,將藩地治理的頗為得當,令突厥與高麗扶桑海寇俱不敢輕易侵襲邊境,更令三州逐漸繁榮起來,如今,人人聞得昭地,皆知昭地之繁榮,堪比江南。更有先帝時,北方遭遇連年乾旱與疫病時,昭寧王彼時接手昭地僅一二年,卻仍舊將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