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澀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章 有孕,質子為皇[重生],澀澀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敬王府世子之位的推讓一事,還有敬王府大郎拒絕阿弟讓爵一事,一時之間,竟是傳遍了整個長安城。

這倒也不稀奇,畢竟,前些時候太子病逝,使得聖人三日不朝,之後雖然日日上朝,卻一旦聽到稍稍有不敬太子之嫌者,都要立刻重重懲罰。長安城百姓一時間,竟連普通的婚娶定親等喜事都不敢做。

現下難得有了“熱鬧”可以看,不少人自是高高興興的或小聲或高談闊論起來。

謝遠騎著他從蜀地帶來的小馬走在謝含英的身側,聽到茶樓中一些人的談論,微微揚眉。

謝含英轉頭瞧他一眼,抿嘴一笑:“阿遠現下可是真真揚名了,比之之前你想出冊書,造福文人一事,名聲傳的更遠。”

謝含英說這話,卻是有些微謝遠打抱不平的意思——畢竟,當初冊書是謝遠想出,並獻於遠山先生的。但是現下世人雖知曉冊書乃是遠山先生的小弟子,當今敬王大郎所想,然而每每誇讚之時,卻總是對謝遠一帶而過,著重在誇讚遠山先生上面。

謝遠唇角也帶了一絲笑意,搖頭:“我才七歲,甚麼都不是,阿爹現下看到我便頭疼,他們誇我作甚?倒不如去誇老師,說不得,老師或是老師的其他學生偶爾聽到了,還能得些意想不到的好處。就是不能……去贊當世大儒,本也是在表明自己有眼光。”

謝含英目光一閃,嘆道:“難得阿遠如此通透豁達,為兄實不如也。”

說罷,謝含英便牽著謝遠的手,一起往茶樓上去了。

今日這座長安第一茶樓有文人以文會友,謝含英在宮裡求了元朔帝好久,才被元朔帝允了,和正在陪他讀書的謝遠一道,來了茶樓看文人賽文。

當然,二人倒不是單獨來的,畢竟,謝含英才十歲,謝遠更是隻有七歲,是以元朔帝就安排了保定侯世子與孟相府三郎陪著一起來的。

保定侯世子林珍不但是謝含英的嫡親表兄,還是謝含英的三姐夫,二人雖相差了足足八歲,關係倒是不錯。他原本是瞧謝遠不起的,並不怎麼看重一個山溝溝裡來的孩子,但待他發現謝含英異常的喜歡謝遠,並還能說出“實不如也”這幾個字時,就立刻心中警鈴大作,時刻盯著謝遠,彷彿要將謝遠和謝含英隔離開一般。

孟三郎今歲十五,文采非凡,為人端方正直,和謝含英倒沒甚親戚關係,只是聖人看重了他,便愣是罔顧孟三郎比皇太孫年長五歲的差距,愣是逼著孟相把孟三郎給太孫,讓孟三郎做了太孫的伴讀。

只是孟三郎與謝含英年紀差距有些大,孟三郎又端方正直的有一點點迂腐,是以和謝含英倒不甚親近。相反說來,孟三郎的阿翁孟相,卻是謝遠的老師遠山先生的堂兄,孟三郎倒與謝遠有些關係,因此見了謝遠,就板著臉稱師弟,雖不親近,但行動之間,倒對謝遠稍有照拂。

這二人今日卻知自己只是來陪跑的,因此只看謝遠和謝含英的行動,並不多插言。

謝含英於是就和謝遠坐在二樓,看著一樓的文人開始“會友”,這“會友”卻是分了三場,一會字,二會詩,三談策論——策論之題,則是由茶樓在前幾日請長安城的幾位大儒或文士先擬了題目,會友之日取出,令文人當場考試。

而這些文人之所以會熱衷於這些,一來是當真來會友,二來麼,卻是為了坐在二樓的“伯樂”了。畢竟,現下的大慶朝還不曾有科舉一說,寒門想要當官,也只能靠舉薦。有門路的還好說些,沒有門路的,當然只能靠著自己爭氣了。

謝遠和謝含英悄悄說了幾句話,就開始認真看一樓的文人——雖是寒門,雖然能共患難的人未必能共富貴,但不管是哪個吧,好歹都比遠嫁吐蕃要好得多吧?謝遠當彷彿真是有些急糊塗了,盯著樓下的人就細細打量起來。

謝含英原本就沒幾個差不多年歲的朋友的。身邊雖有伴讀,但他身份特殊,伴讀卻也不敢太過親近,阿爹在時,管他極嚴,阿爹不在了,阿翁又恨不得將他身邊的人時時刻刻都使勁盯著,是以謝含英倒真是難得遇到一個像謝遠這樣和他年歲差不多,又甚麼都能學到一起、玩到一起,甚至難得的是脾性容貌都相投的阿弟,因此即便阿爹留下的人常常勸他不可與謝遠太過親近,縱然親近,也要盡力折服謝遠,讓謝遠徹底為他所用,但謝含英還是忍不住的將謝遠當做友人看待,只恨不能日日同食同睡同學。

現下瞧見謝遠有些不對勁,瞧著下頭人就看個不停,就忍不住開口相問。

謝遠臉頰微鼓,想了想,才猶豫道:“我的幾個阿姐……”

他說到這裡,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