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澀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章 83821,質子為皇[重生],澀澀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讓朝中諸臣和三王奇怪的是,永和帝謝含英自說了要御駕親征一事後,雖然也偶爾提及此事,讓人好生準備人選物資,日日練兵,但是……從永和三年的七月,一直到永和三年的年底,謝含英遲遲沒有御駕親征,反倒是再次徵糧。
朝中希望謝含英好好的留在長安城的臣子也漸漸放下心來,三王則是藉機將謝含英徵糧的事情鬧騰起來,言道謝含英乃是不顧百姓的皇帝,才會這樣不管不顧的四處徵糧云云。
實則三王在自己的藩地裡,都不知道徵糧多少次了,謝含英今次,才是第一次為了戰爭徵糧。
而因著前番的瘟疫,大慶朝本就死了不少人,糧食也的確足夠。雖說會讓窮苦人家日子過得再艱難些,但也不至於就讓窮苦百姓困難的直接要賣兒賣女。
然而三王為著自己的利益,還是不斷的將訊息放出,企圖抹黑謝含英的名聲。
謝含英卻是不惱,只是在處理政事時,每每都帶著謝容英,見到謝容英處事不行時,亦會嚴厲斥責。
只是,他依舊催促著人練兵,自己也會每隔上幾天十幾天的時間,就帶著謝容英,一起往長安郊外,去督促練兵情形,並嚴查士兵們的伙食、衣物和武器配備等等,對這些將士,非常的關心。
當然,謝含英在徵糧之後,還從私庫中取了不少錢,為寧遠侯江白帶著的兵,也每人每隔一日,再多添一頓純肉菜,武器也都重新檢查更換了一遍。
只是,就算如此,一直到永和四年的正月,謝含英依舊沒有兌現他的話,御駕出征。
三王忍不住就將謠言再往嚴重和荒唐裡說,言道,是謝含英故意欺騙百姓云云,無故徵糧,更是令無數百姓因此而飢餓而死。
朝中諸臣都因此事而在朝堂上商討時,謝含英才終於道:“兩年前,昭王謝遠從海外商船手裡,買下了從海外送來的玉米種和番薯,並經過昭王第一年的親自種植,朕這裡也令人在第二年種植過,並有人日日食用這兩種食物做成的菜品,經過兩年試驗,玉米和番薯,已經確認可食。”
見不少人都呼吸緊張的看了過來,謝含英微微一笑:“不但可食,這兩種食物,皆十分耐寒,尤其是番薯,雖說吃多了會有些燒心,但是,對偏遠窮苦之地的平民百姓來說,若是真的到了大旱時候,能夠度過大旱,已是慶事。更何況,還有玉米,亦是耐旱耐寒之物。”頓了頓,謝含英又道,“除此之外,還有幾種蔬菜種子,現下也已經試驗過兩年,待今日中午,諸位便留在宮中用膳,朕會安排御膳房,做出這些食物來,供諸位品嚐。”
孟相幾個其實早就知曉了這些事情,只是之前種子太少,因此謝含英也好,謝遠也好,都是隻自己種著供軍需而已。
直到現在,謝含英卻是等不得了,大笑道:“能得昭王,朕此生之幸。今種子有餘,將發放各州府,令百姓得以有新種得種,天下百姓得以飽食。如此,才不負朕對天下百姓之心,不負昭王仁愛之義!”
諸臣自是跪拜,道:“聖人英明,當為明主!”
謝含英擺手,只道:“此乃好事,當昭告天下。唔,容王,此事由你負責,佈告之上,當言明此事昭王有大功。”
謝容英自然應是,頓了頓,又道:“昭王大功,是否當賞?”
謝含英等的便是謝容英這一句,心下終於有些滿意,道:“自然。”想了想,道,“免昭地十年賦稅,令昭王可再次徵兵五萬,為昭王自己的擁兵。但……此例僅昭王謝遠可有,下一任昭王,則無這五萬擁兵的數額。令,賞賜昭王長女公主之位,食邑兩千戶。雖公主還未出生,但是,自今年便開始給食邑。”
謝容英和諸臣皆微微皺眉。
然而謝容英也知道,謝含英是希望他能和謝遠好好的,於是便沒有先開口,而是由臣子出列。
出列的不少旁人,正是御史大夫秦威,也就是謝遠的二師兄。
秦威道:“如今昭王已然擁兵十五萬,數量已經趕超其餘藩王。若是再增五萬,昭王之兵力,豈非可與朝廷相抗衡?臣等知曉聖人與昭王乃是手足兄弟,感情深厚。然而,聖人既愛惜昭王,便不該給昭王過多權力,以免來日,昭王因權力太多太大,而在心中滋生了不該有的想法,到時,聖人就該捨棄昭王,心痛欲裂。既是如此,聖人何不讓昭王擁有現下的權力而已,無論如何,只能依附聖人,臣私以為,如此,才是真正的對昭王有益之事。”
秦威的話說完,就有人站了出來,道:“臣附議。”
“臣附議。”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