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沉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羞愧,歲歲昌寧,顧沉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歲歲昌寧》最快更新 [aishu55.cc]
次日早朝結束後,李昌燁守在返回內閣的必經之路前等候大學士曾玉堂歸來。
大周曆代太子三師皆由朝廷大臣擔任,而絕大部分人最開始都是出身於翰林院。
曾玉堂十七歲時,考中乙丑科進士,為一甲第二名,是大周建朝至今最年輕的進士。後經內閣首輔鍾勉親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
三年後又授予翰林院修編一職,他才華橫溢為人卻謹慎謙虛,在位期間做事認真勤勤懇懇,經調動輾轉多地,多次升遷後任吏部左侍郎兼內閣大學士。雖出身寒門但卻能憑藉自身入翰林,在世家林立的大周佔有一席之地。
時至今日曾玉堂仍舊是朝野上下最為仰慕和敬重的人物,除去教導日後太子的鐘太傅以外,能做曾玉堂的學生已經是十分榮幸。
李昌燁雖面上看起來依舊是一副淡淡地神情,但心裡已經不自覺的為此事感到欣喜。他掐算著早朝的時間早早地過來等候,約莫過了半個時辰放見宮道那邊幾個穿著朝服的大學士邁著穩重的步子一邊聊天一邊走過來。
李昌燁見他們聊的興起,沒有貿然過去打擾,只在原地等待。想是曾玉堂已經得了詔令,遠遠地看見李昌燁後同身旁各位官員說了幾句話,隨即朝著他走來。
“臣,曾玉堂見過三皇子殿下。”他朝李昌燁拱手行禮,儀態端正聲音洪亮。
李昌燁連忙扶起他的手:“老師免禮,您不必如此該是學生向您行禮才對。”
說著李昌燁掀起衣袍準備跪下向面前的這位日後教導他的老師行禮,可人還未彎下腰去,便被曾玉堂一手托住。
“殿下且慢,臣也是昨夜得到詔令,又趕上今日早朝事務繁忙,臣還未來得及同陛下商議。”
李昌燁見他神色淡然,心裡隱隱覺得不妙,他猶豫的開口問道:“您是有什麼顧慮嗎?”
曾玉堂本就不是彎彎繞繞的性子,見他如此問來便回道:“臣從前只是帶過一些初入翰林的進士,從未真正做過誰的老師,唯恐自己無法勝任三皇子您的老師一職,辜負了陛下的信任。”
李昌燁頗有些尷尬的笑了笑:“如此說來,大人您是不願做我的老師了。”
曾玉堂彷彿看透了他心中所想,連忙說道:“臣的這一決定同其他外界的緣由無關,臣並非趨炎附勢捧高踩低之人,也不會因為一個人的身世背景而另眼相待。”
“既然如此,大人您拋開我是皇子的身份,能否告知您不願讓我做您學生的緣由呢?”
曾玉堂看著他沉默了許久沒有開口,兩人氣氛頗有些尷尬,李昌燁嘆了口氣苦笑著說:“罷了,您態度如此堅決想來我再說什麼都是於事無補,既如此我便不打擾您了,大人您忙。”
說完李昌燁規矩的行了禮,轉身離開。
“殿下留步。”
李昌燁聞聲轉回頭:“先生還有什麼要叮囑的嗎?”
曾玉堂走近了幾步,正色道:“殿下,臣的確是有自己的顧慮,殿下既有翻雲覆雨手又何必來做我這個大學士的學生呢?”
李昌燁聽了這話感到十分奇怪,他一時之間竟不知曾玉堂為何對自己說這樣的話,“大人,您何出此言。”
曾玉堂放下手中的芴板,有條不紊的說道:“科舉洩題一事,臣當時就在現場,當時兵荒馬亂臣並未詳細檢視,只覺得兩份答案筆跡大概一致,便草草認定皆出自宋志誠之手"
“後來,聽聞從殿下所在的院內找到了當時宋志誠寫給白都給事中的手書,臣才心生疑惑,如此重要的東西為何會掉在貢院的庭院裡,如此隱秘的手書又怎麼就被殿下您發現了。
所以臣在事情解決後曾過去看了一眼那封手書,仔細對比後有所發現。”
李昌燁手指不自覺的蜷縮了下,這件事在他同徐青蕪的謀劃下可以說是天衣無縫,即使有所漏洞也斷然不會懷疑道他這個關在幽宮不受寵的皇子身上。
曾玉堂彷彿看透了他心中所想,繼續說道:“想來殿下您仿寫的功夫爐火純青定然不會相信臣說的話,臣仔細檢視過那份手書,發現上面有一處極少有人知道的線索。
宋志誠的亡母名字中帶有惠字,為了避諱他每次寫字時遇見這個字都會減掉兩筆,而殿下發現的那封手書裡,‘惠’字卻是一筆都未曾少的。”
李昌燁微微瞪大了雙眼,心裡的慌亂在此時已經無法遮掩,他不敢相信曾玉堂所說的話,卻也不能不相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