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塔城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三十三章 渭南之戰,東廠督公,碑塔城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安康城內,在張貼安民告示之後,官軍也已集合完畢。
何可綱二話不說,立即帶了三萬五千大軍除了安康城,也直奔渭南而去。
雖然已經趕不上李自成了,但是何可綱的打算是先派人通知賀人龍,讓他暫且放棄圍城,找一地勢上佳的地方安營紮寨,等他帶兵到達渭南後,雙方再合兵一處,根據情況再商定進攻渭南城的方案。
他在安康城只留了幾千人,不過他又讓人去通知漢中了,讓漢中再帶一萬人馬入駐安康,一方面防止高迎祥部反撲,另一方面可以策應後續的行動。
於此同時,他也向秦書淮發去了八百里加急的塘報,希望他能再幫忙調點人過來——畢竟如今魔教的主力已經被擊潰,寶雞城已經用不了那麼多兵馬去守了!
渭南城。
六月十二日。
賀人龍憋了三天,終於憋出了四百個雲梯、六十個弓手高臺,以及前方有擋板的“甲車”等攻城器械(一般大軍行軍是不帶太多攻城器械的,試想拖著幾噸重、十米高的弓手高臺行軍那得多慢?所以只要有條件的,都是現場砍伐木材製作比較划算。因為攻城動輒上萬人,所以做起來也比較快)。
他一聲令下,明軍立即從西門、北門兩處進攻渭南城。
這兩處各配備了兩百個雲梯、三十個弓手高臺,以及二十輛甲車!
甲車前方有七八米高、五六米寬的木排,呈後斜五十度放置,用來抵擋弓箭、強弩等,可有效保護後排士兵。
二十輛甲車,一次性可保護至少七八百人安全地抵達城下。隨後,這六七百人迅速安放好雲梯,並開始攀登。
在甲車後頭,是頂著盾牌的明軍第二梯隊,他們緊隨其後湧到城下,隨後繼續攀登雲梯。
二十輛甲車完成任務後,飛速跑回,並毫不停歇地保護第三梯隊的七八百人抵達城下。
於此同時,弓手高臺依然到位。每個高臺高達十四五米,超過了渭南城十二米的城牆,每個高臺之上都有十名弓手,三十個高臺就是三百名弓手,這些弓手居高臨下地射出箭雨,負責壓制城頭的流寇守軍。
這就是明軍攻城和魔教攻城的最大的不同之處。魔教攻城向來不準備這些東西,因為他們有更為有效的武器,那就是戰力恐怖的魔教高手。有這些高手在,城頭的明軍剛一開戰就會被徹底打亂,喪失還擊的能力,所以魔教哪裡需要費時費力地去製作這些?只不過魔教時運不濟,碰上了秦書淮這等妖孽,竟把整個武林的高手都招來幫忙了,要不然攻城掠地對魔教來說並沒有太大難度!
言歸正傳。
官軍的攻勢不可謂不猛烈,說是排山倒海也不為過。
渭南守將是高迎祥部下的大將劉國能。此人號稱“闖塌天”,光憑前頭這個“闖”字,就可見他在流寇中的實力。要知道流寇中外號還能配得上一個“闖”字的,就只有闖王高迎祥和闖將李自成了。
劉國能臨危不亂,他親自登上城頭,指揮大軍展開猛烈的還擊。
渭南城四面城牆上,每個城牆都配有三門佛郎機。流寇的炮手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操作佛郎機已經比較純熟了。他們的目標先是頂著盾上來的明軍。盾牌可以擋住弓箭和弩箭,但是擋不住炮彈,況且明軍的盾也沒那麼多,一面大盾往往後頭得貓著五六個人,加之攻城之時為了有更多人同時衝上城牆,隊形自然會比較密集,這麼一來一炮下去,明軍往往得倒下一小片。
每面城牆上,劉國能又佈置了四百弓手,兩百弩手。弓手用來對付明軍弓手高臺上的弓手,負責反壓制。而兩百弩手則負責射殺聚集在城下的無盾兵,或者正在爬雲梯的明軍。
除此之外,劉國能還在城頭放了三口幾個人都抱不過來的大缸,底下閃著熊熊烈火,裡頭全是滾油,咕嘟咕嘟地冒著泡。滾油可不是食用油,而是名副其實的“地溝油”,都是平時從城裡飯館拉出來過濾好的,這玩意要多少有多少。
一勺子滾油下去,要不引得雲梯上的明軍慘叫著掉了下來,要不就讓城下的明軍抱頭鼠竄,絕對是成本低、效率高的“大殺器”。
在劉國能的全力反擊,官軍傷亡慘重。雲梯上不斷有士兵跌落下來,就如同下餃子一樣。而衝到城牆底下還沒有往上爬的明軍士兵也好不到哪去,他們要不被滾油潑中,要不被弩箭射中,也就有盾計程車兵還好一些。
明軍的罵聲、怒吼聲、慘叫聲連成了一片,不得不說這場攻城戰的慘烈程度遠遠超過了賀人龍的想象!
每倒下一個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