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塔城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八十五章 第一輪報復,東廠督公,碑塔城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放眼大明,別人不知道東藩的重要性,他們還能不知道嗎?
所以在接到這個命令之後,他們除了佩服從未出過海的國公爺竟有如此深謀遠慮之外,也沒有什麼話說了。
船隊出海後,直奔東藩南部的熱蘭遮城。
熱蘭遮城是荷蘭人在東藩修築的城堡要塞,位於東藩南部一鯤生地區(今臺南市)。
此外,荷蘭人還在赤嵌建立了赤嵌城,也是港口要塞,離熱蘭遮城不遠。
在這個時候,東藩的北部屬於西班牙人的勢力,他們在雞籠和淡水分別建立了兩個要塞,與荷蘭人南北而治,好不快活。
西班牙人之前一直提議要幫大明一塊打荷蘭人,這當然是有他們的考量的。
他們認為,大明如今全面開放的政策對西班牙人是極其有利的,如果西班牙人能幫助國力蒸蒸日上的明國擊敗荷蘭人,就可以提出獲得更理想的貿易地位,比如提升西班牙人在大明對外茶葉、絲綢貿易中的比重,再比如可以奪取荷蘭人在東藩南部的重要港口。
不過顯然,秦書淮沒打算跟他們合作,因為西班牙人想在東藩繼續殖民這條,本身就是各偽命題。
東藩,只能屬於大明,任何勢力想要插手都不行,這是秦書淮給鄭芝龍設定的底線。
所以鄭芝龍一直沒有跟西班牙人明說到底合作還是不合作。
南洋水師出海一天後,在當天下午就抵達離熱蘭遮城僅兩百里外的海域。
這時,忽然發現前方出現兩艘快船,細細一看,只見船上的旗幟顯然是西班牙人的,而且還掛著一面白旗。
白旗就表示投降,無意求戰的意思,瞭望兵很明白。
訊息傳到鄭芝龍那裡,鄭芝龍下令隨即讓那兩艘西班牙戰船靠過來,否則擊沉。
不過那三艘船顯然也沒有要跑的意思,主動靠了上來。
原來,船上是西班牙殖民當局臺灣執政官貝拉斯科的特使莫肯,就是專門來找鄭芝龍的。
上了旗艦之後,莫肯首先奉上了貝拉斯科帶給鄭芝龍的禮物,是一款精緻的西洋懷錶。
鄭芝龍笑呵呵地接下了,然後問莫肯這麼急來找他何事?
莫肯也不繞彎子,直說貝拉斯科代表西班牙遠東船隊,希望與大明合作一同進攻荷蘭人。而作為回報,他們僅僅是希望能促進與大明的貿易,今後成為大明對外貿易“忠實的夥伴”和“利益與共的盟友。”
不得不說,貝拉斯科是個有遠見的人。
從大明北伐開始,他就預料到這個龐大的帝國將重新崛起,並且成為遠東的霸主。
而西班牙在遠東不過幾千人的兵馬,戰船也不過三十餘艘,其中大型戰艦最高只到蓋倫級,而且也只有八艘,未來根本不是明國的對手。
所以他從那會兒開始就不斷示好明國,數次派人去找福建巡撫要求與大明合作,但是福建巡撫剛調來不久,而且大明官制早已改變,巡撫是不能管軍事的,所以只是客套了一番,然後寫了一封奏摺送京城,再無下文。
京城方面,崇禎看到這種奏摺自然是按下不回了,因為當時帝國的戰略核心在北伐,怎麼會再開其他戰線?
如今,大明五十艘戰列艦從威海衛到馬尾港這一圈溜達下來,在遠東的所有勢力早就都看到了。
西班牙人此時不趕緊來跟大明示好,更待何時?
但之前幾次示好,全部都被鄭芝龍不鹹不淡地敷衍過去了。
鄭芝龍為什麼沒興趣跟西班牙人聯手?
一方面,以他現在手上的南洋水師,有絕對的把握擊敗任何敵人。
另一方面,秦書淮可是劃了底線的,要他必須將東藩完整的、徹底地納入大明,未來大明要在那設立巡撫、總督衙門,並置衛所。這就代表除非西班牙人讓出辛苦建設了好久的雞籠和淡水兩城,否則絕無合作之可能。
而這兩城是西班牙人的核心利益所在,怎麼可能讓?
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性,大家幹一場。
但是年輕的西班牙行政官貝拉斯科顯然不打算放棄既定戰略,所以在鄭芝龍出海後,他最後一次派使者前來談判——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他都不放棄。
原因只有一個,能一下子造出這麼多大型戰船的明國,太可怕了。
尤其是當這些戰船在大名鼎鼎的鄭一官手裡,就更可怕了。要知道即便沒有這些大型戰艦,鄭一官照樣橫行海上,與荷蘭人平分秋色。
鄭芝龍聽完莫肯的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