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孝順
曲流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0章 孝順,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曲流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永良外放的地點是閩省的福州府。
一般外放時,官員的品級會提升一級, 顧永良就是如此, 從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到正六品通判。
接到聖旨後,顧家開始為顧永良收拾行禮, 吏部規定他要在兩個月內到達福州上任。雖說乘坐海船的話時間綽綽有餘, 但還是有許多準備要做。
首先第一條就是跟去的人員問題, 這次寧瑤是肯定要跟去的,顧青雲和簡薇不是那種見不得兒子兒媳夫妻恩愛的父母, 相反,為了避免兒子遭受誘惑、夫妻離心,他們對寧瑤跟去上任最為贊同。
至於顧傳恪,京城皇家書院的教學質量肯定比福州府好,加上有顧青雲等人照顧,自然是留在京城不提。
第二條是出行問題。要顧青雲說,在古代最大的不便是出行問題。
在外出行不便,就算有官船, 也很難說路途絕對安全,因此侍衛必不可少。幸好,寧瑤出身國公府, 國公府別的不多, 練武的侍衛小廝還是有的, 有些還是從軍中退下計程車兵。她當初嫁到顧家就帶來八名護衛。這幾年來,這八名護衛在顧家得到的待遇很好,以往讓他們跟著顧永良等人出門是大材小用, 現在正好用上。
去年十月份,顧青雲和龐喜林談過後就開始為顧永良物色師爺人選,可惜值得信任及有才華的人不是那麼容易遇到的。此事被方子茗知道後,他那邊就暫時借來一名有著秀才功名的林姓中年男子,這是跟在方子茗身邊最久的師爺,對地方衙門的事務極為熟悉,可以讓顧永良快速適應地方官場的門門道道。
林師爺解了顧家的燃眉之急,但肯定不會一直跟在顧永良身邊。不過出乎意料的是,老家的顧青安知道顧永良謀求外任後就毛遂自薦要跟在身邊,為此他還特意跟在顧青明身邊學習幾個月,畢竟顧青明接受了恩蔭名額,恰好在林山縣任職。
“你三叔是老實人,跟著你二爺爺做了多年生意,又在林山縣縣衙跑過腿,人情世故還是懂的。”顧青雲評價自己的三堂弟顧青安,說得毫不避諱,“這是咱們自家人,他肯定不會坑你,不過他到底是長輩,也要小心他倚老賣老,或者好心辦壞事。”
說實在的,這種親戚用起來還是很有安全感,這時的人講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諸多官員身邊的人大都是族人或同鄉同年等,只是事情不可能十全十美,總會有風險,這就得看官員約束身邊人的手段了。
顧永良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他小時候就聽顧青雲說過身邊人犯事牽連到自身的故事,加上有龐家的例子在,從一開始就會警惕。
“爹,您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私底下,他是我三叔,在外面,自然由我說了算,而且我覺得三叔是個有分寸的人。”顧永良見他爹再次拉著他絮絮叨叨說了一通,心裡又是好笑又是感動,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他爹連怎麼用人都事無鉅細地告訴自己,渾然忘卻這些話往日早就教過了。
“你知道就好,這種事可馬虎不得,幸好還有林師爺跟去,他經驗豐富,深諳地方官場規則,你三叔能學到他三成本事就夠用了。”顧青雲感嘆。
大概是三弟顧青安的兩個兒子資質平庸,比他這個做爹的還不如,看樣子很難在科考上有所建樹。顧青雲上次回老家時,他就和自己聊過,似乎想把希望寄託在孫子這一代。
其實顧青雲能猜到顧青安的意思,現在老家的幾兄弟,顧青明有恩蔭名額,在林山縣做官。顧青亮一心一意經商,蔗糖作坊還有顧大河的份子。顧青平接替顧青明的位置,在族學裡教書,受人尊重。只有顧青安,只在林山縣開個書畫店,看起來很是普通。
等老一輩的人去世,大家總會分家,那時就看各自發展如何了。無疑的,跟在顧永良身邊是一個好出路,可以加深感情,難為他能放下長輩的架子。
“我身邊的方行性子機靈,到時讓他一起學。”顧永良說了一句,又很是遺憾地說道,“妹妹出嫁我大概不能回來,到時只能看福州那邊有什麼好東西,到時我讓人送回京。”他年紀比弟弟妹妹至少大四歲以上,對弟弟妹妹一向關愛,現在不能回來送妹妹出嫁,只要一想就覺得難過和遺憾。
人在官場身不由己,顧青雲清楚這個道理,現在不是官員大幅度調動的時候,能等到一個適合的空缺算運氣不錯了,自然不能挑挑揀揀。
一旁在看著行禮清單的簡薇聽到這裡,不由得再次開口說道:“誰讓你好好的京城不待,非要跑出去,咱們一家子全在京城住著有什麼不好?”想起大兒子將要離開自己不知多少年,簡薇掏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