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流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86|譏諷,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曲流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仁霄和譚侍郎說了幾句話後,就把他和方子茗拉過去介紹。於是,接下來就是男人一堆,女眷一堆地聚在一起。

其中顧青雲、方子茗和譚子禮在一起,有下人在,也不用他們年輕人提東西,三人就落在最後,本來顧青雲還以為他們會很有話題聊的,沒想到譚子禮似乎沒什麼興致和他們說話。方子茗起了個話題,顧青雲接著往下說,對方卻惜言如金,好像心不在焉的樣子。

讀書人之間的對話,一般都是問起對方是哪一年的舉人。

顧青雲就恭維道:“子禮真是才華橫溢,才十五歲就摘取解元,這等成就從古到今都是少有的。”為表親近,他就直接稱呼對方的字了。

老實說,他的確是非常佩服對方的,他都已經是他們越陽郡年紀最小的解元了,沒想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譚子禮比自己還厲害多了,十一歲秀才,十五歲舉人,兩人之間的差距還是有的。

譚子禮一聽,面有得色,卻只是矜持地搖頭:“還得看下一科能否金榜題名,不能的話一切休提!”

“以子禮的才華,下科定能中的。”方子茗在市井裡聽過他的傳言,知道對方的確是天資不凡,有大儒為師,這次肯定有很大機率考中,所以也不介意贊他幾句。

譚子禮扯扯嘴角一笑,點點頭,似乎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顧青雲和方子茗面面相覷,等了等,發現他沒有再說話的意思。

顧青雲心裡暗笑:按照慣例譚子禮應該也恰當吹捧一下他們倆,讀書人之間就是如此,我說你的好話,你說我的好話,大家表面上其樂融融,相互吹捧,一起出名,沒想到對方沒有按照套路來。

於是他們有點傻眼了。

好吧,不說學業,咱們說說京城的事吧。

結果譚子禮還是興致缺缺,這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就以為他剛來到京城,不熟悉京城的事物。

顧青雲上次來京城,經過蘇州時可是正經下去遊玩過幾日,現在知道譚子禮是蘇州人,說道:“子禮,你們蘇州城的松鼠桂魚味道不錯,前兩年在下路過蘇州時正好是桂魚肥美的時節,可是飽了一通口福。”

這次,譚子禮終於有點精神了,他看了一眼顧青雲,回道:“沒想到顧兄還到過我們蘇州城。”

“來京城時路過,在蘇州停留幾日,蘇州城實在是太大了,在下和內子也只是走馬觀花,不能完全領略其風光,實在遺憾!下次有時間還想著去遊玩。”顧青雲的確很可惜,他實在想念那裡的美食,尤其是甲魚湯。

“確實,蘇州城哪是區區幾日就能看完的?”譚子禮開啟扇子搖搖,頗為自豪地看了一眼顧青雲,道,“又不是鄉下小地方。”

顧青雲愣了愣。

方子茗乾咳一聲,道:“子禮可看話本?”

“話本?那種低俗之物登不上大雅之堂,在下本以為你們是專心學問之人,沒想到連話本這種上不得檯面的也看。”譚子禮皺了皺眉,用扇子遮住一邊臉,望向另一邊。

一副不想和你們作伴的樣子。

顧青雲一聽,忍不住皺起眉頭來,他看了一眼方子茗。

方子茗俊美的臉也跟著沉下來,眼中閃過一絲薄怒。

“存在即合理,既然有這麼多人喜歡看話本,話本就有存在的理由。”顧青雲*說了一句,話不投機半句多,和方子茗默默對視一眼,接下來的路程大家都沒有再說話,一路欣賞著山坡上的野菊花。

他們沒有奉承他的義務。

所幸他們走在最後,大家沒有發現他們的沉默,加上這座山只是小山坡,沒過多久就爬到了。一路上還碰到其他村民,只是他們去的是更高的山,秋天正好是收穫的季節,他們還揹著籮筐準備到山上採摘山貨。

等他們一到達山頂,頓覺秋高氣爽,秋風吹拂,掃去了登山時的燥熱,眾人只感覺精神一震,心曠神怡。

顧青雲走去抱著小石頭玩。

在夏朝,重陽節有登高避災、佩戴茱萸辟邪、飲菊花酒驅疾、遠遊健身等習俗。此時大家的臂上就佩帶有插著茱萸的布囊,小石頭就很是好奇,老是想把布囊扯下,顧青雲乾脆把布囊系在他的腰間。

果然,小石頭的注意力就不在布囊上了,開始好奇地看著四周,他還沒來過這種地方。

山頂的景緻不錯,頂上有一塊麵積不大的平臺,一路上來都是好爬的草坡,山坡上有或發黃或青綠的草、矮矮的灌木從、怒放的野菊花,有什麼危險一目瞭然,正好合適他們這種攜老帶幼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代號是伏特加

玉霄蓮臺

對5T5說分手

直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