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流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93|策論,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曲流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夏朝現在才建國不到三十年,國力蒸蒸日上,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好轉,人心思定,根據他看過的史書,相信只要後面的皇帝不亂搞,到建國五十年後應該會有個盛世的,國力達到頂峰。

難不成現在皇帝就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皇帝看起來很心急啊。

顧青雲腦海裡閃過一條鞭法、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改革辦法,可現在夏朝還沒有到需要改革的那一步,他也沒有勇氣和智慧去進行改革,所以這些有“新意”的內容都不能寫。

提高商人地位和工匠地位?商人地位現在已經算高了,而且在古代經濟不發達重農抑商是正確的。至於提高工匠地位這個的確可以有。

說來說去還是得回到土地上,勸農桑興教育,只有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比如紡織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效率會提高,為了利潤,需要的工人越來越多,農民就會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這才叫“解放生產力”。紡織又需要很多女工,到時女性會出來做工,有了家庭收入,在家中的地位也會跟著提高。

到時你就想把她們關在家裡不出來,資本也不會答應……

一炷香的功夫,顧青雲把墨磨好後,心裡就閃過各種各樣的念頭。他覺得自己唯一比別人好的地方在於,他曾經在一個資訊異常發達的地方生活過的,容易知道一些高屋建瓴的知識,只是要把它們改成這個時代的人容易接受的內容,需要他慢慢琢磨。

不知為何,顧青雲很害怕自己的行為會出格,即使這個朝代不因言獲罪,不會大搞文字獄,他仍舊會害怕。

他們的位置是按照會試的成績坐的,一排十個人,顧青雲的位置在最後一排,前面都是考生,他們之中已經有人開始動筆了。

他沒往左右看去,雖說這個距離他看不見別人的卷子,可他怕被那些虎視眈眈的軍士說他作弊。

不看別人,他開始在草稿紙上把自己的想法列出來。想來想去,顧青雲先述說歷朝歷代為何都是開國時政治清明,政通人和,到了幾百年甚至幾十年就會滅亡,皇朝不斷輪迴的原因。

皇帝昏庸,權臣奪位、黨爭、禍起蕭牆、內耗、土地兼併等等都是朝代滅亡的原因,但終歸到底還是農民的問題。

從古到今,這個國家都是一個農耕民族,國家的強盛取決於中央集權程度,取決於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程度,只要能直接控制儘可能多的農民,這個國家就可以繼續存在下去。

而對於農民來說,只要能養活自己,能溫飽,就能繼續活下去,農民失去土地,很有可能會變成流賊,或成為當地豪紳的隱戶,國家就直接失去對農民的控制,失去土地的農民一多,國家就會亂起來。

所以控制農民關鍵在於培養儘可能多的官吏,直接下到鄉間,總體來說就是興教育勸農桑。這些內容顧青雲沒有寫太多,儘量用最精簡的片語寫出來。

接下來顧青雲就開始寫人口是不斷增多的,可是國家的土地是恆定的,為了讓增加的人口得到屬於自己的土地,國家就應該去尋找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在陸地,他們的範圍已經夠大了,北方的遊牧民族現在被他們打怕,可以更進一步去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把內陸的失地農民用優惠的政策吸引到北方的草原,養牛羊馬也是一條出路。

顧青雲接著就提出自己的海上發展戰略,認為帝國應該從海上發展,外面還有更廣闊的田地,足以找到可以耕種的土地,此外,海上還有豐富的魚肉資源。

其實還有什麼石油資源,可惜這些不能寫出來,只能寫魚肉了。

他提起前朝時期,當時的統治者派太監下西洋的事件,當時因為前朝面臨極為嚴峻的邊防壓力,重點都在邊防上,國家重農輕商,將所有的物資徵集起來,囤積在倉庫,剩餘產品很少能作為商品流通,所以下西洋缺少必要的商品支撐,加上前朝的手工業、商品交換較之南宋要大為遜色,航海獲得的利益不多。

一旦他們帶回來的利潤不夠多,滿足不了人們的期望,航海就只能攔腰斬斷,其航海人員所獲得的珍貴資料也被當時有歷史侷限性的官員直接銷燬。

顧青雲當初讀書讀到這一段時,想起平行時空的明朝也是如此,讓後人大為心痛和遺憾。

三年前的會試題目就出現過解除海禁的內容,國家在打擊海盜後,好像沒有明顯的動作,只知道東南沿海一帶百姓出海已經沒有人攔截,看來國家是採取默許的態度,暫時沒有更大的動作。

寫到這裡,顧青雲見硯臺沒有墨水了,就加了些清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代號是伏特加

玉霄蓮臺

對5T5說分手

直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