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9|家
曲流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76|69|家,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曲流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容易把一個家拖垮,每三年花費幾百兩銀子,再加上路程的遙遠,都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
何謙竹這麼年輕都生病了,更別提那些人到中年或老年的舉子了,他們一般都會提前大半年上京,就是為了保持好的身體狀態。
“夫君,今日可好?”門外,傳來了簡薇輕柔的呼喚聲,打斷了顧青雲的思緒。
顧青雲回過神來,不再思考這些事情,轉而和簡薇說起話來。
等到三月二十一日,正好是顧青雲的二十歲生辰。一般的年輕人是不過生辰的,但因為這個年齡特殊,標誌著顧青雲正式成年。
古人有二十而冠。《禮記·冠義》裡也解說了冠禮的含義:“成人之者,將責成人禮焉也。責成人禮焉者,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禮行焉。”
說明行冠禮者,將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要履踐相應的德行,但從唐宋開始,冠禮就日趨廢弛,到夏朝除了皇室仍然為皇子舉行冠禮外,民間已經普遍不重視冠禮,最多是在男子二十歲生辰那一天,為他取字,這還是士子才有的待遇,一般的百姓從不講究這些。
到了這一天,是自家人坐在一起吃頓飯,因顧青雲三人都還在病中,不能吃大葷佳餚,只能吃點清淡的,大家也就男女分開聚在一起坐坐聊聊天罷了,大家還有意識不說會試的事。
最後,方仁霄為他取字“慎之”,還說道:“老夫知你平時謹言慎行,但似乎對皇帝總有漫不經心的心理,故為你取名為‘慎之’,希望你以後在外為官要保持謹慎,須知禍從口出。”
這話是在兩人獨處的時候說的,顧青雲聽了後心裡一驚,忙垂下眼瞼,默默無語。
心裡卻在讚歎方仁霄的敏銳,如他這樣的穿越者,對皇帝想要保持發自內心的敬畏是很難的事,只能做到表面恭敬而已。就是這樣,和方仁霄時常相處,竟然被他察覺到了!
其他小夥伴可沒見他們說過這方面的事情。
“謝謝老師,我會的。”許久,顧青雲才回答。他沒有辯解,可能他平時的確表露出來這方面的傾向,在方仁霄面前辯解無意義。
二十歲的生辰就這樣平淡而過,顧青雲安下心來養病。大概真的是病去如抽絲,他好得格外慢。顧三元得了簡薇的吩咐,連書都沒有拿多一本給他,還不許他勞神,百般聊賴之下,顧青雲只好吹簫彈琴,提高自己的彈奏水平了。
還有一件事就是,和簡薇的交流不能面對面,兩人就開始寫信交流,這讓顧青雲找到一種新奇的感覺。而且用紙來傳遞,嘴上不方便說出的話,紙上卻可以輕易寫出來。
一來一往,兩人的感情更好了。為此兩人樂此不彼,只苦了中間來回跑腿的顧三元。
足足養了大半個月,顧青雲身體終於好全。本來以為自己會比方子茗好得慢的,沒想到他都能到處走了,方子茗還沒能出門。
謝長亭的訊息真夠靈通的,他剛出街去逛了一圈,第二天他的帖子就到了,約自己在松竹書齋見面。
想到自己生病時他送來的藥材,顧青雲打算去赴約。
*
松竹書齋二樓。
“我這個筆名在京城沒什麼名氣,你真的樂意出高價買我的書?”顧青雲覺得自己不能坑了別人,雖然他對自己的這本小說很有信心,“我知道你感謝我救過你,可當時即使我不出現,總會有人下水的,大家總不能眼睜睜看你在水下掙命,而且你送給我家的禮已經足夠抵消那次相助之情。”
這段時間,顧青雲也大略知道了謝長亭的資訊,知道他今天十八歲,是永平伯的二兒子。
在夏朝開國之初,皇帝分封異性功臣時定封爵之制,分公、侯、伯三等,沒有子、男這一爵位。受封而又有鐵券者,為世襲封爵,否則為流爵。襲封則還其誥券,核定世流降除之等。爵位世襲,或降等以襲,如封侯而世襲伯。
開國時夏朝有八公十二侯十六伯,其中有世襲罔替的,也有三代後降等的,或者只封一代的流爵。現在二十幾年過去,有幾家因為犯事被除爵或降等,現在只剩下六公九侯十伯,讓人看了觸目驚心。
永平伯是開國功臣,前朝是個小地主,幾乎不識字,據說為人粗魯,但靠著天生神力、作戰勇敢和對皇帝的忠誠,一路往上升,熬到開國之初就受封為伯,三代後才降等。當然,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克妻。
永平伯的原配在戰爭期間去世,只留下一子,就是現在的永平伯世子。開國後,永平伯心慕那些書香世家的小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