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舟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00|下鄉,穿越六十年代記事,舟舟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滿兩歲了,她學說話、學走路都比同齡的孩子要早,每天都願意往外面跑,晚上白靈盯著小麥的泥襪子,氣的狠狠的往她小屁股上拍幾下,小麥擠出幾滴眼淚,轉身向鄒城求救:“爸爸救我。”
鄒城板著臉給土豆換尿布:“下次不許這麼淘氣!”小麥哼哼幾聲:“以後讓弟弟保護我。”
白靈噗嗤一聲,戳戳她的臉:“羞人不羞人!”
小麥鑽進被窩裡:“我覺覺啦。”
眼下的形勢越來越緊張,縣城裡面正式成立了紅衛兵小隊,每天沒有正事,就是在街上閒逛,互相檢舉的,誣賴別人的,五花八門層出不窮。
在小麥四歲的時候,大規模的“知識青年送到農村去”的指示開始實行,當年的初高中生都要分批次去農村進行農業生產活動,這一年是1968年。
狗娃個子竄的高,往白靈跟前一站,比她還要高上一點,他今年應該上初三,本來要參加高考,狗娃學習成績還不錯,家裡都抱著希望呢,希望他上大學找到好工作光宗耀祖,可這個指示下來,學校都停課了,自然也沒有繼續升學的機會。
狗娃本來就是農村戶口,大不了就是回小楊莊種地去,比較慘的是縣城裡的學生們,背井離鄉的分配到農村,要是能就近分配還行,天南海北的一去,什麼時候回來都不曉得。
白靈以前教過的學生,她聽朱雨說,有好幾個被分配到了其他的身份,離家裡特別遠,坐火車也得一天一夜,白靈不解的問道:“分配不是應該遵循就近原則嗎?”
朱雨咳嗽兩聲:“具體怎麼安排,咱們就摸不清上面的意思了,或許有其他的考慮吧,我現在跟你差不多,成了無業群眾,我媽天天嘮叨我呢,一直讓我嫁人。”
朱雨的年紀早就二十五開外,成了她爸媽口中的老姑娘,每天都得嘮叨她兩遍,她下面的一個妹妹前年都結婚了,也不怪爸媽著急。
朱雨的心思呢,白靈全都瞭解,這是一個無比執著的人,靠著勸是勸不動的,除了支援她也沒有別的辦法。
學校全面停課很久了,曾經有過一段時間要恢復教學,但效果甚微,那段日子朱雨去了學校上課,可是學生哪裡還有心思上學呢?連基礎的班級叫法都變了,從幾年級幾班,改成了紅營紅排,弄得四不像,復課之後人人手中必定得拿著一本小紅書,經常進行宣誓或者總結大會,復課沒持續多久,因為上山下鄉的政策下來,也就草草收場。
朱雨回來之後不停吐槽,說以後再有復課的事情,無論如何她是再也不去了。朱雨沒有了工作,家裡人打算給她安排到其他的單位,工廠、街道,憑藉朱雨的資歷還有家裡的背景,統統都沒問題。
朱雨不願意再上班,說先歇歇再說,她父母這幾年由著她習慣了,也沒再勉強。
狗娃過來送野味,告訴白靈說小楊莊也被分配了十多個知青,男男女女都有,有一個歲數大的,今年竟然二十七八歲了,聽說是小時候上學耽誤了,因為對知識有極深的渴望,所以頂著“高齡”開始上學。本來應該十□□上高中的這一批學生中,出現了她這個例外,二十七歲的高中生。
知青們沒地方住,需要住在老鄉家裡,周叔是大隊隊長,責無旁貸,所以他們家裡首先接收了一個女知青,聽狗娃說長得很清秀。
城裡上學的學生不需要風吹日曬,細皮嫩肉的,指定比村裡幹農活的女同志看起來要好看清麗一些。
接收下鄉的知青,有主動的,還有嫌麻煩退避三舍的,周隊長不停的給大家做工作,最後只剩下那個二十七八歲的女知青。
一來是她年紀大了,村裡的婦女們不放心,萬一丈夫起什麼心思咋辦?要是小知青還行,家裡於適齡的兒子,沒準能成就一段好姻緣呢,這個老姑娘長相普通,人看著呆笨木訥,沒人願意接收。
最後還是桑紅芹站出來,說女娃你跟我回家吧,家裡雖然老房子簡陋,但好歹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國家給每位知青每年供應三百五十斤商品糧,這些糧食會下發到所屬的大隊上,各地的情況不同,比如隔壁省的大隊,會給知青們提供知青宿舍,所有的知青都在一起生活吃住,不過淶水縣這邊,是講究知青跟大隊的隊員同吃同住,這樣的話才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勞動人民的基本生活。
狗娃告訴白靈,到孫家的這個女知青叫田寧,人長得跟甜杆一樣瘦,沒想到幹活很有力氣,是所有下鄉的知青裡面幹活最賣力的。
田寧住在老孫家的廂房裡,吃飯的話是每個月把糧食提過來,跟孫家人搭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