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乘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章 百聖齊鳴(4k),長生從聊齋開始,隨緣乘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主考官的房間內,眾多考官坐在一起。一開始還莊嚴肅穆,但是考試時間太長,到了後面,大家都放鬆下來。

這次的主考官高震作為禮部尚書,平日裡待人溫和,大家上朝往來時,也是見慣了的。

因此放鬆下來,高震也沒說什麼。

只是告誡他們,不要大聲喧譁,免得給言官風聞參奏。

大家也隨聲附和,表示一定謹記大宗伯的話。

其實言官和這些考官們,多是交好的,科考會試不成文的規矩便是選擇清流擔任考官。

清流和言官總是密切相關的。

大家上朝可能互相爭執,下朝之後,說不得在哪個衚衕就碰見了。

朝堂嘛,吵吵嚷嚷是在所難免的。

朝堂上不吵起來,精通帝王心術的梁帝怕是要心裡犯嘀咕,你們這些文臣是不是私下聯合起來,想幹什麼大事?

朝堂吵架,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弄起全武行都是有過的事。

這時帝王才能拉架勸架,展示權威。

下了朝,兩個在朝堂上唾沫橫飛,恨不得一拳給對方乾死的人,說不得就在哪個衚衕一起喝上花酒。

文官們向來認為政見不合,不影響私交。

前朝兩位一前一後做過宰執的大官,朝堂上爭得你死我活,可後來人們整理遺書,發現兩人私下頗有往來,信件裡自稱為弟,朝堂上連乃公都叫出來,而且十分關心對方身體。

其中一位先下野後,生了重病,在朝宰執的那位大臣聽聞後,急忙寫信問候,後來也力主給了對方上等的諡號。

高震的為人,頗有古風。

既是傳統士大夫的秉性,也能容納新學見解。

他對路萬里這等偏向儒門新學的人,其實不太排斥。只是近百年來,儒門雖然有新學出現,試圖顛覆理學,可總是不成體系,漏洞太多。

高震始終認為新學在沒有統合的情況下,容易使人陷入投機取巧之心境中,高談闊論還行,對國家幫助不大。

理學雖然腐朽,到底還能裱糊一二,粉飾太平。

自古哪有不滅的王朝。

大梁立國快兩百年,難免走上下坡路。

歷史上有些王朝,立國七八十年都不復太平盛世景象,貧者越貧,富者越富,那是沒法阻止的事。

哪怕他這樣的人,也不能阻止族人打著他的名號,兼併土地,甚至那些百姓還求著被高家兼併,逃避稅賦。

因為高震始終要老,要死的。他如果對族人要求太苛刻,死後是進不了祠堂和祖墳。而且他還膝下無子。

年輕時還敢於任事,年老時,顧忌身後事,許多壯志都不敢作想。

只能寄希望後學。

在無情歲月前,連夫子都要感慨一句,“逝者如斯夫。”

何況他這等微末凡塵。

其他考官竊竊私語,聊天打發時間。

路萬里見高震有些意興不高,主動過來湊趣,指著考棚,笑著道:“大宗伯學問精深,應該看得考棚上的文氣,上萬舉人匯聚,可謂國朝未有的盛事,這一科在大人主持下,賢才必定眾多,歷代大儒心心念念眾正盈朝的場景,怕是能再現。”

高震笑道:“但願如此,不過連周……”

他本想說連周汝賢這等舉世聞名的清官都不能留在神都朝堂上,哪裡可能眾正盈朝。

可是此言,未免有損君父的威嚴。

路萬里悠悠道:“大宗伯近日忙於科考,不似下官這般喜歡偷奸耍滑,卻是不知,吏部剛下了文書,令周汝賢轉任巡鹽御史。”

高震訝異,“當真。”

“這事吏部發文時,比較低調,據說是顏閣老舉薦的。”

“顏中介年輕時也是大有抱負的,可惜……”高震想起年輕時,這位年近八十的內閣首輔,抨擊官場黑暗,反對浮華之風,何等剛正,沒想到這三十多年來,竟成了諂媚於上的權臣。

但有時候他也不得不佩服對方,大梁朝到處漏風,這位首輔倒也拆東牆補西牆,勉強糊弄住了。

這份本事,他這等在權力中心遊走的人,著實看得很清楚。

路萬里扯開話題,指著那些考棚,“下官近年來,學問亦是有些進益,看得如今貢院文氣聚集,頗為燦然,今科的進士,要在這麼多舉人中,殺出一片天來,著實不容易。”

高震笑道:“我看你對伱的得意門生,十分有信心,否則也不會在這跟老夫閒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介武夫

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