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乘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章 各方反應,長生從聊齋開始,隨緣乘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或者妖鬼異類,實難出頭。唯有亂世,才是他們的機會。
因此每逢王朝末世,便有修道人入世,應下殺劫,以圖修為精進。而妖鬼也趁此興風作浪,成就修行。
…
…
對於秦川而言,其實也不太擔心府城隍來找麻煩,且不說他有誅邪筆,真到了那時候,惹急了他,跑到府城隍廟裡一拜,府城隍的神像未必能受得住。
而且這還是秦川不知府城隍的神像已經微微開裂。
但鬧了這麼大的風波,還是避一避為好。
裝完逼就跑,豈不是很刺激?
此刻體內,誅邪筆匯聚文氣,轉化為浩然正氣。虛影著實凝實了一些,只是綻放的代表浩然正氣的白光,比以往也就多了三倍左右,想來更多是拿去恢復誅邪筆的本體了。
其實這次爆發的文氣,更多來自廣陵琴。
竹林賢者,寄託千古文人夢。
積蓄的文氣著實不少。
給秦川激發出來,便宜了誅邪筆。
可如此多的文氣,居然也只讓誅邪筆凝實一些,足見誅邪筆來頭之大。不過長生道種也不遑多讓,進度依舊緩慢得很。
秦川現在倒是防禦力不錯,最大的弱點,反而是肉身。一般的鬼神之類,對他而言傷害不大。
護道之路,依舊漫長。
好在那四首詩流傳出去,秦川接下來一段時間,文氣還會有穩定的進賬。只是陵州府盤子就這麼大,他出再多的佳作,能集聚的文氣始終有限。
這是平臺的問題。
當然,秦川也可以嘗試擴充套件這個平臺。
辦報紙?
禹江是東南繁華之地,文風昌盛,即使考不上秀才,但上過私塾的平民百姓不在少數。
文氣誕生的門檻比浩然正氣明顯低很多。
如果能辦出報紙,他的文章詩詞小說就能廣泛傳播起來,甚至遍及鄉野,擴大平臺市場。
而古代並非沒有類似報紙的產物。
隨著印刷術的普及,此世已經有官方的邸報,形成制度,已有數百年。至於民間,在前朝是就流行民間小報,多是一些八卦內幕,定期發行。
只是在民間小報上發行文章詩作或者小說月刊,那還是沒出現過。
因為民間小報並不被官面承認,有隨時被查抄的危險。
而且連載小說,很容易被盜版,利潤不大。
除非官府專門整理這方面的機構。
但是國朝一向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誰會花閒心整治這些。
若是因此出了差錯,還得背鍋。
世間官員,一旦涉及此類事,都是避而遠之。
周知府倒不是怕背鍋的人。
治理災情,最怕便是上下不通,有人故意曲解,若是發行小報,解讀政令,這方面的阻力,會減弱許多。
這方面的事,秦川此前跟周知府提及過,只是對方未必放在心上。
隨著災情治理深入,周知府想必會意識到這方面的難題,執行力的問題,放在任何時代都是難以解決的。
再如何嚴明刑律,最終都要落在下層的執行上。
士紳豪強敢明裡暗裡對抗官府,靠的便是這一點,官府需要他們幫助,才能政令下達,收上賦稅。
是以大梁有海禁,可東南之地,走私成風,屢禁不止。
皆因背後有豪紳大族為依仗。
乃至於各個關口的山水路匪,背後都跟豪紳世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這個時代,不存在真的隱士。
沒有讀書人士大夫的身份歸隱,苦役勞作都能把人壓垮。
歸隱基本上都是為了揚名。
或者朝堂鬥爭失敗,不得不歸隱。
意識是我投降了,讓政敵別來搞我。
算是官場的潛規則。
一點官員辭官致仕,往日的恩怨,便不再追究。只是那些仍在官場的親朋故舊,又得另算了。
譬如路提學和周知府一旦犯事,秦川三試案首的秀才功名,也未必能保住,因為新任的提學一旦是政敵,有的是辦法除去秦川的秀才功名。
到了舉人、進士又不一樣,因為舉人便是官身了,真要剝奪功名,那就得追奪出身以來文字。
真要走到這一步,基本上得上達天聽。
所以往後的鄉試,秦川還是需要去考,只是還有三年,時間還很長,變數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