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乘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章 李世民,長生從聊齋開始,隨緣乘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克明,我來看你了。”
黃昏時,李世民輕車簡從來到杜府。
杜如晦在病榻上見到李世民前來,想要下榻參拜,這時李世民親自過來扶住他,沒讓他下拜。
但杜如晦還是在榻上行了一禮。
李世民見他憔悴的神色,嘆口氣,“讓克明披肝瀝膽至此,都是朕的過錯。”
杜如晦:“陛下,臣能效忠於陛下,是臣這輩子最大的福分。”
李世民:“你好好養病,若是不好,絕不許關心朝政。”
杜如晦:“陛下現在被尊為天可汗,只是名分有了。但大唐尚未真正令四夷臣服,國家尚有許多事要處理。可惜臣的身體不行了。好在臣最近認識一個人,必能幫到陛下。”
“誰?”房玄齡一向以來,向李世民舉薦過不少賢才,其中有不少都是杜如晦提出,讓房玄齡來舉薦的。杜如晦親口舉薦的人,寥寥可數。
杜如晦這樣說,足以證明那人是關係貞觀四年以後,能建議國策的人才,若非真有大才,杜如晦是不會開口的。
杜如晦:“臣這裡有二十多條建議,都是那個人給臣看的。看了這些建議,臣的心病去了大半,可以安心養病了。臣本想等身體好一點,親自進宮向陛下舉薦他。現在陛下來了,臣便放下心。這位賢才,陛下必然要大用才行。有他在身邊,只怕陛下往後想起我的時候,就少了。”
說到最後,杜如晦自嘲一笑。
李世民:“如果是這樣,克明就能安心養病。朕知道,你的病,都是為朕累出來的。跟隨朕打天下的人,就屬伱和玄齡最為辛苦。玄齡他比朕還要大二十歲呢。”
杜如晦蒼白的臉色露出笑容來,古往今來,唯有陛下,名為守城之君,實則開拓之祖,克成大業,有秦皇漢武的武功,眼下缺的便是文治。
他何嘗不知道這是李世民最大的心結。
杜如晦從榻上取出一個冊子,紙張已經磨損許多,墨跡褪色不少,想來是翻過許多次。
雖然孫思邈再三叮囑,讓他不可勞累心神,他依舊用心揣摩,發現其中字字句句切中貞觀治國的要害。
許多角度,都是他和房玄齡這個位置看不到的。
這人之才,如蜀漢的蔣琬,思慮縝密,有諸葛武侯之風,看問題十分尖銳。
李世民接過冊子,仔細翻閱,上面有二十多條建議。
每一條都是李世民沒聽過的。
魏徵有善於進諫之名,但對政策的見地,實是不如寫這個冊子的人。
他越看越想見這人。
看到一半,已經合上,“克明,快告訴我,這人在哪裡?”
杜如晦微微一笑,“陛下現在耐心更好了,臣原本以為,陛下只看得一小半,就要急迫地詢問臣。”
“治大國如烹小鮮,陛下當耐心才是。前隋之亡,在於煬帝太急。”
李世民笑道:“克明,這些事我都知道。你快告訴我那人是誰。”
杜如晦:“其實臣也不知道他是誰,但是臣府中有人知道,這冊子也是他給臣的。”
“他是誰,快去請他來。”
杜如晦搖了搖頭,“陛下,這人是個方外奇道,我也不知來歷。但和孫真人交好,如今居住在別院裡。他脾氣有點怪,怕是得陛下去見他才行。”
李世民哈哈大笑,“是個怪人麼?朕這一生,就愛結交怪人。你告訴我你家別院在哪,我這便去。”
杜如晦於是叫來管家。
李世民吩咐對方,不要通報。
這樣一來,他身邊的護衛不免戰戰兢兢。
李世民見到護衛們擔心的樣子,忍不住心裡一笑,想當年在虎牢關,他去偵察敵情,其他護衛都是這樣,唯獨尉遲敬德面不改色,見到敵軍追擊出來後,跟他一起斷後。
他對尉遲敬德說“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那時當真是年輕啊。
還有秦叔寶。
記得每次他與敵軍對峙時,見到對方有人耀武揚威,便會呼喚秦叔寶,叫他將對面那耀武揚威的人幹掉。
於是秦叔寶便躍馬挺槍,刺敵方驍將於萬軍之中。
沒有一次失手!(史料記載,李世民讓秦瓊裝逼這段確實是用的槍。)
…
…
李世民來到別院,這時夜色降臨。
他旁邊的人打起燈籠,正護送他到別院的亭子裡。亭子裡有兩個道士打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