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3章 守株待兔,三國新天子,隱於深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協愣愣地看著魏延,他都不知道自己眼裡放出了什麼樣的目光。
後世的人們提起魏延,就不能不說起諸葛亮。得益於羅老爺子一支健筆,他在寫魏延的時候,就讓諸葛亮說魏延是反骨仔,然後就想砍了魏延的腦袋,劉備老大當然不肯,再然後諸葛亮便對劉備老大解釋說:魏延這傢伙矜高傲慢,若不上來殺殺這傢伙的威風,恐怕日後難以駕馭。
這事兒當然子虛烏有,但《三國演義》之所以能夠成為名著,就是因為虛虛實實之間還能引人入勝。這個橋段雖然是虛構的,可歷史上的在魏延後期確實居功自傲、行事魯莽且不識大體。羅老爺子為了讓自己的作品生動可讀,架空出這個橋段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至少,劉協這個時候,就十分贊同羅老爺子的觀點。不過,劉協用比羅老爺子更後世的眼光來看,他感覺魏延還不是不識大體,而是這娃就是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不,基本上這娃就是腦子缺根弦。
就說眼下這事兒,魏延藉著自己剛才一戰打出來的威信,率領著廬江百姓投誠漢室,你說這時機把握得何等巧妙?而且,事情一旦成功,魏延這一功又相當不小——這足以說明,魏延的智商絕對是線上的。並且,那智商摳出來,怎麼也得好幾斤。
但問題是,這娃在情商方面,那就實在太沒眼力見兒了。
你魏延不管再怎麼心向漢室,眼下也是劉勳手下的小兵兒。劉勳現在還沒有被漢室打趴下,你就急吼吼地要將廬江城獻給漢室,這未免也太乾脆利落了些吧?
不錯,男人乾脆利落是優點,但在某些方面,這也是缺點:你能這樣乾脆利落地對待劉勳,難道不會同樣乾脆利落地對付大漢天子嗎?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你魏延難道沒看出來,朕接連好幾天沒出手,就是明擺著要把廬江送給曹操嗎?當然,朕最後肯定還是想要從曹操嘴裡摳出廬江城的,可就算這樣,也不是任由你冒冒失失地闖進來亂摻和的。
你讓朕當著曹操的面兒,如何好意思收得下這廬江城,這不是逼著讓朕暴露出小心眼兒的本質嗎?
由此,對著滿懷一腔熱血、期不已的魏延,劉協那眼神兒一瞬間可謂變幻莫測。吹著冷風吹了半天,劉協隨後也只能說了一句顯得他自己十分弱智的話:“嗯……你這兵士倒有意思。不過,茲事體大,朕需好好思量一番。”
拜伏在地上的魏延臉色瞬間僵硬石化,眼中完全一片震驚和不可思議:咱這大漢天子傳說中挺英明神武的啊,怎麼自己今天看到的卻是這樣一個智障?大好的一座廬江城唾手可得,你卻還要回去好好思量一番,你難道是豬嗎?
“陛下!……”魏延腦中頓時浮現出了‘十萬個我為什麼’,可話剛一開口,臉色忽然便又是一變,生生止住了滿腔的質問之語。
得益於超高的智商,魏延立刻明白這時他其實什麼都不能說。身為劉勳手下的小兵兒,這樣一個卑微的身份讓他怎麼能夠當眾質問劉協為何不收下廬江?更何況,就算他想質問,他難道就能全權代表廬江百姓?
不錯,適才的一戰,魏延的確為自己換來了開口的資格。但挾裹著一時的民意投誠漢室,跟擁有著足夠的威望能夠決定百姓的選擇,根本不是一回事兒。投誠漢室是魏延的一時衝動,絕對不能說就是廬江百姓的心願。
不管怎麼說,漢室跟曹軍還是一夥的。剛才曹軍屠戮了那麼多的廬江百姓,他魏延若一而再、再而三不知進退,恐怕廬江百姓立刻就會將剛才的廬江英雄視為仇酋。
更重要的一點,漢曹聯軍現在還沒有徹底攻下廬江。魏延歸入建制之後,仍舊要受劉勳的節制,魏延心向漢室之事一旦傳入劉勳耳中,那劉勳不砍魏延腦袋簡直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就在魏延剛剛開口投誠的時候,便已經註定了劉勳不會放過他。加之劉協又那般含糊其辭,魏延當下便知曉,縱然自己再苦苦相求,恐怕也不會換來什麼好結果。
想到這些,魏延面色便變得十分陰鬱。他抬頭悠悠看了一眼劉協,不自覺間露出一抹譏諷的冷笑。
於是,魏延沉默站起,再沒有同劉協說上一句話。而劉協也同樣轉身,龍靴踩上漢船旋即悠悠離去。
再多的鮮血,也不能讓世間凝滯一分。慘烈悲痛且充滿變數的一天,終於也就此結束。
入夜三更時分的廬江城中,月色昏暗如灰鉤,萬家杳無燈火,一片悽風慘雨之象。所有的百姓都在水澤一片當中追悼哀思著他們的家人,尤其廬江軍營當中,更是響起了悲憫不絕的軍中亡調。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