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4章 歷史選擇了這三家,三國新天子,隱於深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興平三年六月十七日,一個陽光明媚的夏天。壽春的無憂宮鶯飛草長、鮮花盛開,迷離的柳葉早就被春天的剪刀裁剪完成,又在夏天的溫暖下成長為一萬隻綠色的蝴蝶,在整座皇宮中飄舞和盤旋。天空散淡而高遠,純淨得就像初生嬰兒一塵不染的臉龐……
這是個美得讓人窒息的早晨,站在城頭,一片遼闊的平原便展現在劉協的面前。
微風挾著野草與泥土的香味,把淮河兩岸的蘆葦和莊稼吹得漣波盪漾。沿著淮河奔流的方向向下遊眺望,那裡是大片大片的蘆葦蕩,和鏡子般明亮的大大小小的無數湖泊和沼澤。再向北看,只見重巒疊嶂,群峰繞雲,碧嵐如屏,頗有氣勢。
這個時候,劉協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多麼好的一片江山啊。
“陛下,那裡便是八公山。”侍立一旁的冷壽光見劉協的注意力集中在那山上,於是道:“傳說淮南王劉安跟他的門客八公,就是在那個地方修道煉丹,白日昇天的。陛下最喜雜談鬼怪之說,莫非對此也信以為真嗎?”
劉協搖了搖頭,他的心思根本不在八公山上,而冷壽光自然也知道這一點:八公山乃袁術封禪之地,冷壽光卻偏偏說起它的軼聞卻不提封禪之事,明顯就是想讓劉協放鬆一下心情。
但劉協不能啊……
一代帝皇袁術淒涼地走了,猶如一個可笑的小丑,就這樣在亂世中被終結了。並且,死後還無葬身之地。
無處安葬的一個客觀原因是——袁術沒來得及給自己修過陵墓。
中國曆代帝王往往在登基伊始,就會花大力氣修建自己百年後的地下寢宮,但袁術這個皇帝,說是皇帝,但其實不過一個笑話,自然不可能在稱帝后短短不足幾月就修好自己的陵墓。
所以,天下之大,袁術連一個坑都沒有。
袁曜已上表請求護送袁術靈柩入汝南安葬,劉協也同意了。袁術就這麼走了,他那可笑的成朝也轟然倒塌,但踩著他屍骨活下來的劉協,卻不能如袁術那樣一般無思無想。
劉協現在要做的,就是在袁術走後,做好壽春的收尾工作。可說是壽春,但實際上這次卻事關整個天下。
因為一個很有趣的事實卻忽然擺在了眼前:劉協穿越而來的時代,可是歷史上的漢末三國。那三國,是又是何人建立的呢?
揚鞭統御大半個江山的魏武。
漢室皇裔的昭烈皇帝劉備。
奠定江東基業,為東吳立國打下完備基礎的孫策。
劉協忽然很想笑:假如算上自己的話,四人不管是不是皇帝的傢伙,都可以湊一桌麻將了。假如袁術走得晚一些,恐怕還得有一人排隊等著上莊……
以前劉協還不清楚為何漢室江山最後會由這三家鼎立,但現在劉協卻忽然有了一點點的感悟:因為這三家,敢打敢拼有眼力啊……
北方的袁紹在此期間滅了公孫瓚,得到的收益按說不比這裡差,畢竟他是一家獨吞了幽州,屬於吃個夠的獨食。但實際上,這有個屁用!
普天之下的人,包括百姓、士族、豪閥各個階層,還是心向漢室的。人心思定之下,他們對於捍衛統一的勢力都會抱有極大的期望。袁紹擊敗公孫瓚那件事,在北方是一件大事,但對於整個漢室江山的人們來說,那不過是狗咬狗的一場爭鬥而已。甚至即便在北方,黎庶百姓收穫的也只是一場**,他們對袁紹不可能產生多大的好感。
而這裡劉協掃滅袁術,雖然大家亂哄哄地一陣忙活,最後還必定在分贓上爭個不可開交。但事實上,對於外界那些不知實情的人們來說,漢室、曹操、劉備、孫策這四家,就是這個混亂時代的和平先鋒。他們收穫的,除了實質利益之外,更多的是人心所向。
就這一層面來講,袁紹已然落了下乘。雖然劉協早就承認歷史不是人們心目當中的那個樣子,大多時候還是強者為尊,勝者王侯敗者寇。但同樣,‘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也絕非一句空話。
這叫什麼?
這實際上就叫歷史的潮流、大勢,只有順著這股潮流,大勢所趨之下的弄潮兒,才能成為歷史的寵兒。
所以,這三家在歷史上都能留下一筆燦爛的華章,實在是偶然當中的必然。
別說這三家正好與袁術的勢力範圍接壤,徐州還有笮融作亂,他打袁術比起劉備還近;江東那邊,孫策只平定了吳郡,他南面還有揚州刺史劉繇、會稽太守王朗等人,甚至新任的揚州刺史劉繇、豫章太守諸葛玄,也不是沒有機會參上一腳的。
最可笑的,就是荊州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