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1章 這怎麼回事兒?,三國新天子,隱於深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剛入河內城,劉協燥熱的頭腦便攸然冷靜下來。他發現,事情似乎有些不對勁。

從城外聽來,河內城中已然大亂,躁喊之音幾乎都要蓋過了城外的攻城嘶吼。可入河內城後,劉協才發現城中街道上並沒有多少人。反而只是城門前的房舍內,關押著無數的百姓——這些百姓們此刻仍舊驚亂不堪地喊叫著,就如剛才劉協在城外聽到的喧囂慘叫一般。

再遽然回頭,劉協不出意料地看到已然開啟地城門,又被幾百名行動有素的兵士迅速關上。同時,在城門與劉協精騎之間,由這些兵士們亙起了一道拒馬、鹿砦等障礙,更有一些無良的兵士,還在劉協周遭灑滿了鐵蒺藜。

豁然抬頭,四周城牆上伏兵盡出,一個個面容冷峻、擎弓搭箭的兵士凝神以待。只需張楊一聲令下,立時就可將劉協這支精騎連人帶馬射成篩子!

聰明絕頂的劉協當即明白髮生了什麼,他回首沉默地看著城門縫隙後,陷陣營、五官精騎、以及各漢軍將士那驚懼暴怒地朝著河內城衝來營救自己的表情,忽然有一絲說不出的明悟。於是,就在城門徹底關死的那一瞬,劉協忽然毫無徵兆地給了自己一巴掌:“媽的,中計了。”

“陛下!”身側一名五官精騎屯長緊張沉重地握著手中的長矛,身體緊繃地猶如即將飛撲捕食的豹子:“陛下放心,我等縱然萬死,也會護衛陛下週全!”

劉協平淡地擺了擺手,不自然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戰甲,竭力理清了一點點思緒後,才朝著城牆上那些似乎比劉協更緊張的兵士們喊道:“不要再躲躲藏藏地藏著了,讓張楊下來拜見朕。”

啪,啪,啪。

響亮而散漫的鼓掌聲從城牆上傳了下來,張楊緩緩現出身形,終於又找回一點身為河內執掌者的感覺。雖然此番他的裝束十分狼狽,但居高臨下俯視當今天子的成就,卻讓他看起來更偉岸、更高大。

“果然不愧當朝天子,中計被縛之刻,也這般鎮定自若。”張楊仔細打量著戰馬上的劉協,正在思忖著是否要向這位少年行君臣之禮。卻見城下漢軍已然衝鋒至城門,忍不住淡然一笑道:“陛下,今日之戰,勝負已分,我等便到此為止,可否?”

劉協此刻也在靜靜打量著張楊,在弓箭的寒芒影射著天上吞吐的陽光下,劉協的表情看起來也飄忽不定。面對張楊將這場戰爭視作一場遊戲的淡然口氣,他不由心中暗驚,同時,大腦在兇險的壓力下也急速開始轉動起來。

從入城後的那一刻起,劉協便知道自己成了別人圈套中的獵物。但令他想不通的是,張楊看起來並不想殺了他以終結這場戰爭。雖然,張揚也知道殺了自己可能會引發更大的戰爭,但眼下他這番智珠在握的風度,絕不是一個二流武將能夠做出來的。

他的幕後,必然有高人指點。

並且,那個人還不是袁紹的人,或者說,至少已經不是同袁紹站在一條線的人。因為,劉協十分清楚,假如是袁紹擒獲了自己,他會急切到不由分說先將自己斬殺在當場,隨後才會思忖找替罪羊的地步——畢竟,長安這個正統的漢室,是目前唯一阻礙袁紹的巨大絆腳石。

那麼,既然張楊和張楊幕後之人不是袁紹的人……由此一來,下面的故事就十分有趣了。

可就在劉協想到這些,心中微微安定之時,忽然一陣細微的破風聲傳過,身後的幾名騎士突然表情一僵,隨即兵刃落地的聲音便驚醒了沉思中的劉協。他猛然抬頭髮現,原來適才城牆上有人射出了幾箭,卻沒有取劉協身邊騎士的性命,只讓他們兵器脫手併發出了一聲疼痛的悶哼。

這是一個警告。

面對驚變,劉協的臉色立時陰了下來。他緩緩抬頭看向張楊所在的位置,以著十分篤定的語氣、清晰無誤地說出了一番話:“董昭,董公仁,你給朕滾出來!當著朝廷的官,吃著張楊的糧,卻在給袁紹這逆賊辦事!孔子曰,非其鬼而祀之,謂之諂!你這祀鬼之臣,如今更敢傷我大漢五官之騎,可還知羞否?!”

董昭看似如常地從張楊背後走出,他沒有問劉協是如此猜出自己在此的,而是竭力掩飾著心中的震驚,冷著一張臉說道:“陛下,識時務者為俊傑。非是臣乃祀鬼之臣,而是陛下知道此刻您該怎麼做。”

“哦……?”劉協饒有興致地看著董昭,一雙眼睛似如利劍般看破董昭外幹中虛的假象:“你想令朕解除武裝,成為你的俘虜?”劉協緩緩下馬,伸腳踢開面前的鐵蒺藜,一步一頓走到城牆之下,望著張楊與董昭,忽然停下腳步:“那也要看你有沒有這等本事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原神:踏空穿越,開局不死不滅

一隻小小小小書童

陰陽界縱橫系統

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