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9章 高維打低維的戰爭,三國新天子,隱於深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張楊站在河內城牆看到遠處隆隆而來的漢室大軍後,他隱隱便有預感,這場守城戰根本毫無必要。

他曾聽聞過劉協是一位馭人有術的帝皇,也曾聽聞劉協是智計狡詐的統帥。但他從未聽聞過,劉協還是這個時代經天緯地的戰術大師。

面對漢室錯落有致的攻城大軍,張楊除了絕望之外,還是絕望。在劉協的戰陣部署下,張楊只感覺自己不是在同漢室大軍作戰,而是在同一種後世幾百年的另一高維度的戰法對決。並且,還是那種高維打低維,只需小指頭輕輕一戳就破的那種。

在漢室大軍的正前方,是一隊隊手持丈八長槍、杵盾向前的兵士。這些兵士皆身負重甲,連環鐵甲與外罩的片葉甲相套,使得他們每齊步踏地一下,大地都要微微顫動一分。更不要說,他們那明顯比普通人壯上一圈兒的體型,和眼睛連眨都不眨的氣勢,似乎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他們也會邁著統一的步子,就這樣一直殺過去。

而騎馬走在這支部隊之後的高順,面容欣慰地看著這一幕:長槍之陣,一往無前,破強敵,取猛將,此才乃真正的陷陣之營也!

更何況,這支軍隊,還是接受了劉協練兵理念全方位鍛造的精兵。此刻攻城,他們可為步兵趨前;若衝鋒交戰,他們每個人又能騎得了劣馬,組成一支尖刀之兵殺敵;若攻襲遊掠,這些人又可以馬上騎射,來去如風。

如此一支可適應任何戰陣、又勇猛無比且裝備精良的部曲,才是高順心中最完美的陷陣營!而這點,是他跟隨那位只能四處投奔的呂布,永遠不可能實現的軍夢。

面對這樣一支部隊,張楊幾乎在剛看到他們的時候,立刻就放棄了派兵出城偷襲漢軍的想法。他幾乎可以想象,假如自軍出擊,必然便會被這支移動的軍師堡壘用長槍巨盾做拒馬攔住。之後,瞬間就會被這支部曲兩翼的漢室五官精騎剿殺。

甚至,有可能根本都輪不到那些五官精騎出手。因為這個時候,張楊已然流著冷汗看到,在這支部隊的後側,還跟著一支手持利弩的兵士……自己的騎兵只要一出擊,毫無疑問就會遭到箭矢如雨的待遇,等自軍騎兵氣急敗壞、七零八落衝到這支部隊面前時,早已成了砧板上的魚肉。

不過,縱然震驚劉協精妙無雙的戰陣,張楊心底還是有那麼一絲絲僥倖的。畢竟,劉協防密雖嚴,付出的代價便是進攻力的缺失。而劉協毫無疑問是來攻城的,他擺這麼嚴密的防守陣營來做什麼?難道,是來炫耀漢室富足、已經可以同他們比賽吃糧草就能耗死自己嗎?

可未待這個荒誕的想法使得張楊浮出一笑,他那張黑紅色的臉頓時便被驚恐所覆蓋,手指哆哆嗦嗦望著劉協軍後緩緩而出的機械,結巴不停地想著身側同樣驚駭的董昭問道:“先,先生,那,那是什麼?”

“應當是投石車吧?”董昭開口,卻再沒有成竹在胸的淡然和確定。至少,董昭從來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投石車竟然還可以移動的!

所有人都清楚,使用投石車攻城,一般都是震懾敵軍士氣的作用大於實際攻城作用。只有真正曠日持久的投石,才可能將一段城牆削爛。而且,還得十分祈求運氣的眷顧。

中國最早使用投石車的歷史雖然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但真正有關投石車的記載,卻是六年後的官渡之戰、劉曄幫曹操改良投石機為霹靂車一事。面對袁紹高櫓箭塔的火力壓制,劉曄在投石機的底座下安裝了車輪,使得投石車可小範圍移動找準目標,進而摧毀袁紹的高櫓箭塔。

由此可知,官渡之前的投石車,雖然名字帶了一個‘車’字,但卻是不能移動的。也由此,投石車的準頭就完全由老天來決定。並且,投擲的石塊也不過二十斤左右——靠這樣的威勢和準頭兒,削平一段城牆,沒有一個月的時間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此時漢室的投石車,卻轟隆隆地被推到了城牆之下,木製的車輪在龐大的重量下被軋出了深深的痕跡,讓人看到便不由觸目驚心。而就是觀察到這一點,董昭才發現,漢室的投石車附近,根本沒有多少拋手!

有漢以來,據董昭的認知,越是體積龐大的投石車,附近的拋手便越多,發射一次少則幾十人,多則數百人。可觀漢室投石機體積,遠比這時代的大型投石機還要龐大,可為何?……

而劉協默默看著這些投石車碾過,心頭卻忍不住冷笑:老祖宗們很早就發現了槓桿原理,但可惜只將投石車做成了大型‘人力’拋射兵器這種土鱉貨!

看到了嗎,人力!不錯,漢代投石機的發射動力,竟然要取決人數的多少,取決於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原神:踏空穿越,開局不死不滅

一隻小小小小書童

陰陽界縱橫系統

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