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7章 無為?有為?,三國新天子,隱於深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吃了一頓不知什麼滋味的飯後,荀攸躺在自己曾經的房中,輾轉難眠:今天白天的事兒實在太奇怪了,他若是想不清楚,就不可能安然闔上眼睛。

荀攸知道,荀家人個個都是聰明過人的,自己這個叔父,未見得比自己或者荀彧的智慧稍差。他主持這一大家子的事務,早就歷練的成了精,又在潁川這戰火紛亂的地方看盡了血腥陰謀,想不聰明都不可能。

自己用荀家子侄的身份談話,尚可用親情動之。但自己一換上大漢安遠將軍的身份,荀衢便忽然緘口不言:荀攸知道,有時候緘口不言也是一種表達,那就是自己要將潁川扯入亂世這件事,根本沒可談!

但這究竟是為什麼?

是因為叔父真的已經老了、膽怯了,不想再看到潁川淪入一片火海嗎?

或許是這樣的。可在這樣一個亂世當中,誰又能獨善其身?潁川這塊地方,註定了就是龍爭虎鬥的戰場,若不奮勇直起,便只能任人宰割!這樣簡單的道理,難道叔父都看不破嗎?

荀攸思來想去,越想越難眠,乾脆披了一件單衣來到了院中。

院落裡靜悄悄的,只有天上的一輪圓月無私給世間灑下一片清輝,好似祭奠著那些不甘的冤魂。秋蟬也沒了動靜,只有一些不知名的昆蟲,在草叢裡吱吱叫著,就好似苟延殘喘的潁川。

荀攸悠悠嘆了一口氣,也不知自己出來究竟是為了什麼。可就在他轉身準備回屋的時候,一陣悠揚的讀書聲卻讓他忍不住側耳傾聽。

聲音是個男子,但那抑揚頓挫的聲調已得背書的精髓,緩緩念出,倒讓人有種清風入耳的感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

荀攸一聽這內容,登時皺起了眉頭。但仔細看向那讀書的源頭,他略微思忖片刻,不由又展顏微笑了起來:那個點燃著燭火的房間,正是自己堂弟荀祈所居。

叔父老了,不想潁川再有**。但是潁川人傑眾多,面對著可能的富貴,他們未必不動心。就在進門之時,荀攸就已經看到,好幾個子侄,望向他的目光中充滿了熱切:那些人,是可以利用的。

特別是荀祈。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荀祈的讀書聲依舊悠揚,荀攸已然順著這悠揚的聲調向著荀祈的房間走去。他從荀祈開口的第一句,就聽出荀祈讀的是老子的《道德經》——這本書的內容,是開啟談話的一個好題材,正和荀攸之意。

終於,等荀祈讀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句時,荀攸叩響了荀祈的房門:“祈弟,可是在為潁川無辜枉死的黎庶而感傷?”

房間內傳來了一陣慌亂的聲音,接著開門後,荀祈臉色仍舊有些不鎮定:“兄長,您怎麼來了?”

“近鄉情怯,一時有些睡不著。”荀攸很隨意的回答了這個問題,然後裝作沒看到荀祈的異樣,微笑道:“怎麼,不請為兄進去坐坐嗎?”

“哦哦…兄長請進。”荀祈這次反應過來,慌忙向荀攸讓出身來。

進入房門之後,荀攸發現荀祈已經將那捲《道德經》收起來了,臉上智珠在握的神情更自信了一分,接過荀祈的一杯茶放在案几上道:“祈弟,為何會對黃老之術突感興趣?我記得小時候,你可是最不願學這些的。”

黃老之術產生於戰國時代,尊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因此而得名。據說當年老子牽黃牛出武關,被守關的兵卒刁難,才留下了一本著作,以及隨後形成了這一學派。

但作為一派廣為流傳的社會思潮,黃老之術則是在西漢初期才興盛起來,因其‘無為勝有為’的觀點,勸說當權者不要一味追求所謂的豐功偉業和政治霸權,結果使得天下晏然,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的‘文景之治’。不過,到了東漢時,黃老之術與新產生的讖緯之說相結合,就逐漸演變為自然長生之道。

學諸百家的荀攸,對黃老之術自然不陌生。而他對荀祈半夜讀《道德經》的緣故更是心知肚明,但為了自己的目的,他還是佯裝不知繼續說道:“祈弟,你可知陛下對《道德經》也愛不釋手。不過,陛下天縱之才,學貫古今,卻說了一句話……”

“什麼話?”如今的天子,可謂當世的風雲人物。年歲更比荀祈還小許多,自然成了荀祈這等熱血青年崇敬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做人後被偏執反派看上了(穿越)

木南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