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9章 陛下,不可啊!,三國新天子,隱於深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安,未央宮,前殿。

“今日朝會,也沒什麼大事兒。”劉協渾然一副嘮叨家常的語氣,大袖一擺,上嘴唇和下嘴唇就那麼微微一碰,說出了他自認為一點都不大的事兒:“朕最近在皇宮中呆得膩煩了,想著天下分崩、鯨鯢未滅,正乃漢室奮發之秋。今關西已平,漢室府庫也有結餘,關中百姓踴躍報國……”

“陛下不可啊!”蔡邕這老小子不愧是最瞭解劉協心思動態的,透過自己的女兒的彙報以及這些時日朝廷的動態,他隱隱然已經感覺到:陛下又想御駕親征了!

打仗這種事,在士大夫的眼中,向來是不亞於洪水猛獸的可怕事項。這些讀書讀傻了計程車大夫們深受儒家名教思想的薰陶,他們總認為治理安撫天下首要的是‘在德不在兵’以及施行‘上安國家,下撫黎民’的仁政。

所謂“在德不在兵”,便是士大夫認為,只要政治清明,舉賢任能,則姦凶自息,國家自安;而兵者,凶事也,不得已而用之,窮兵黷武,必至覆滅。以德政治天下,就可以實現‘上安國家,下撫黎民’的政治理想。

但這些觀點在劉協眼中,就蒼白淺薄到荒誕可笑的地步了。他雖不崇敬什麼‘人性本惡’這類思想,但也絕不會學佛祖割肉飼鷹來感化那些已然自立的諸侯。甚至,從劉協的觀點來看,士大夫這種仁政思想,反而是在禍害那些諸侯自立下的百姓們。

不錯,如今關中國一地確實比各地要富庶、政治清明一些,也有不少避難的百姓陸續不斷遷入關中。但整個天下統一,難道要等著百姓都湧入關中一地才算完成?

誰不知道在封建社會,人口是最大、最寶貴的財富,你不趁著自己拳頭大、胳膊粗的時候放倒敵人、解救渴望安定的百姓。反而要眼睜睜看著這些淳善的百姓冒著生命危險流亡到你的治下——這是怎樣無能、懦弱且心理扭曲的人才能做出的事兒?

這種思想,西周的時候可以用,春秋的時候也可以,甚至戰國時也正確。畢竟,那個時候國家地域小、小邦遍地。你不打人家,靠著自己的仁政來使小邦心悅誠服,是仁慈、是君子作風。但到秦朝大一統、尤其漢代四百年穩固後,百姓已知自己為漢人,你卻還用這種過時且排外的思想來對待自家人,就相當愚蠢可恥了。

不過,劉協懶得同這些豬隊友們爭辯,因為幾番努力失望後,他已然知道這些士大夫差不多真是讀書讀傻的蠢貨。抱著上古先秦的教條,就以為得到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金科玉律。一個個就跟茅廁裡的石頭一般,又臭又硬。

對付這些噁心的石頭,劉協已然有了自己一套獨特的辦法。他才不會用自己的腳去踢,而是想著如何將這些石頭徹底扔進茅廁裡,讓他們自己噁心自己。能開竅兒的、劉協仍舊留著慢慢用,不開竅兒的,就永遠呆在糞坑裡自我沉淪吧——他劉協只是穿越者,可不是上帝耶和華,沒義務拯救這些迷途的羔羊。

由此,劉協很是散漫地用一把小金刀搓著自己的指甲,耐著性子聽完了耳邊那些什麼‘千金之子、不坐垂堂,更何況陛下乃萬金之軀’、什麼‘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防禍於先而不致於後傷情,知而慎行’、什麼‘兵者,不祥也,非生死存亡之秋不可動用也’這類毫無新意且瑣碎的話,才忽然一下正襟危坐,面無表情地想殿下群情激奮的大臣們開口道:“完了嗎?就沒有人能說出有新意點的嗎?”

這句話登時就讓殿下的群臣們炸毛兒了,一個個仰著頭仿如被激怒的鬥雞,準備進入下一輪批判大會。可想不到劉協仍舊面無表情,大袖一擺,及時而果斷地將這些的怒氣堵回。朝臣們早知劉協手段,一時間當真靜愕無聲,面面相覷地等著劉協的下文。

不得不說,劉協還是很滿意這個效果的,於是也就趁勢追擊、裝作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道:“諸位公卿,難道在你們眼中,朕真的只是那種窮兵黷武、不恤眾生的暴君嗎?”

‘可不是嘛……’滿朝大臣的臉色頓時如吃了只蒼蠅般難看,心中都暗暗想著,這位主兒若還不算‘暴君’,那非要成商紂、夏桀、秦二世那般才算嗎?

可惜,問題是以前那些暴君都昏聵不已,這位主兒卻聰慧非凡,對付自己的臣子手段更是層出不窮。故此,士大夫們心中雖然都這樣想,但卻沒有一個敢說出口的。

這樣的沉默也讓劉協臉黑了一瞬,看來自我感覺還是有點良好啊。不過,這些細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結果!

“諸位愛卿,你們以為朕真心樂意挑動刀兵,棄自己生死於不顧?戰場兇險,輕者刀劍無眼,動輒萬劫不復。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龍之路

快樂一點

諸天打手系統

喜馬拉雅蛋

絕佳嫡妻

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