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4章 劉協的組合拳,三國新天子,隱於深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沮授惶恐不安地跪在中軍帳的地面上,他的主君袁紹高居上位,手裡把玩著一個青銅酒爵。沮授的政敵們站在兩側,他們極力收斂著幸災樂禍的表情,但內心一目瞭然。

從沮授的視線看去,他能看到袁紹身後擺置典雅的華貴器具,錦緞臥榻,以秀美屏風相遮,屏風之側還有古玩玉璧、圖書典籍,而袁紹的几案上,正敞著一卷司馬相如的《子虛賦》。

這一刻,沮授的內心是冰涼的。除卻惶恐不安之外,他還暗自搖頭:子虛者……烏有耳!華而不實終是空。主公如此做作浮華,終非亂世之才啊。

然而,未待沮授升起更多的感慨,主位上的袁紹已然發話:“就是說,刺殺劉虞挑動公孫瓚內耗的計劃,已然徹底泡湯了?”

袁紹的聲音渾厚低沉,有種居高臨下的威嚴。而沮授更聽得出,袁紹這句話中隱忍不住的憤怒和無處洩憤的氣悶。

“臣舉措失當,難辭其咎,願一死以謝三軍。”

沮授回答,把額頭貼上骯髒的地面上。事實上,直到此時,他仍舊想不通漢室是如何得知了自己的謀策,更以妙到毫顛的將計就計之法,借力打力地將劉虞救出了易京。但他卻清楚,就在自己的身側,定然有著與漢室勾結之人。

只是,這樣的懷疑,在自己毫無證據之前,卻不能向袁紹言明。

袁紹的班底與漢室、曹操不盡相同,漢室的老舊公卿對那個天子雖也有掣肘,但畢竟還有儒家忠君的底線制約著他們。至於,曹操則更是白手起家的班底,他完全可一言而決。

可袁紹的陣營卻要複雜許多,當初與袁紹一同起事之人,雖身份、名望皆在袁紹之下,但畢竟有一份患難襄扶的情誼;之後投靠袁紹之人,不是名門望族,便是海內名士,身後也都有著說不得的深厚背景;再之後袁紹竊取韓馥的冀州,其間更是不得已拉攏、收留了一批韓馥舊臣,這些人又都是本地的豪強。

由此,袁紹雖為一州之主,但麾下派系林立,明爭暗鬥一直不斷。沮授此刻若是隨意指責他人,必然會引起滿堂轟動,最後令事情發展到不可收場的地步。

這就是沮授最大的悲哀,他一半精力在為袁紹主公出謀劃策,另外一半精力消耗在確保這些主意不被那些白痴干擾——這讓他很疲憊。同時,令他更疲憊的是,袁紹從來都不會認為自己會有錯。

四世五公出身的袁家長子,必然是正確而偉大的,他作出的決策不可能失誤,如果有失誤存在,那一定是手底下的人辦砸了。就如現在,他現在需要的其實不是刺殺劉虞的計劃為什麼會失敗,而是需要一隻替罪羊。

所以,沮授上來便言懇請罪。他知道,這是自己最好的應對之法。

果然,袁紹聞言,陰沉的臉色漸漸有所緩和,而一旁躍躍欲試看沮授笑話的政敵們,也都面生沮喪——沮授的主動認錯,讓他們完全失去了跳出來指責的機會。

“據聞,那位天子對公孫瓚似乎也看不上眼,為解救護衛劉虞,特意策反了公孫瓚帳下的一員白袍小將。諸位,可有知此人者否?”雖然計劃失敗了,但袁紹並非與袁術那等遇事便動怒之人,相反聽到公孫瓚同樣吃癟,並且似乎損失比他還嚴重,他多少還有些慶幸。以至於還有心情將此事當做笑話,同自己的文武談論。

“主公,趙雲乃良同鄉孺子,良雖久未歸鄉,但對此人卻有所耳聞。”全身披掛的河北名將顏良出列,抱拳向袁紹介紹道:“趙雲趙子龍,乃常山真定的趙家傳人,趙家世代以矛法著稱,趙雲更是習武天才。除卻槍矛之外,此人又酷愛劍擊之術,十七歲時便在常山闖下了諾大的名頭。”

“之後隱姓埋名,世人皆不知所蹤。討董失利後,群雄並起逐鹿中原,他為一展鴻願,投靠了公孫瓚當了白馬義從的校尉。但據聞他見公孫瓚所為,知其不能成事,便借奔喪之名隱匿不出。此人自始至終一心忠於漢室,或許便是由此,天子才選擇了此人。”

“任氣豪俠爾,縱然一身武藝卓越,又豈能與顏將軍這等身經百戰之猛將相提並論?”袁紹不以為然地笑了笑,他覺得顏良或有吹噓自己同鄉後輩的嫌疑,高誇了趙雲:“幽州至關中何止千山萬水,天子任用此人便想一路暢通無阻,當真異想天開了。”

袁紹將那樽酒爵放在了案几上,雲淡風輕地又搖了搖頭道:“劉虞尚在大河之北,便仍在我等掌握之中,公與雖舉措失當,但本意卻是不錯的。既然鮮于銀沒有殺了劉虞,那就讓這位趙雲殺了劉虞吧……”

在袁紹看來,事情至此仍舊沒有脫離他的掌控,劉協的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龍之路

快樂一點

諸天打手系統

喜馬拉雅蛋

絕佳嫡妻

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