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4章 被遺忘的漢室使臣,三國新天子,隱於深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長安太史慈不得不窩心準備啟程入豫州時,幽州易縣這裡,風雲也漸漸湧動起來。

當辰時梆子敲響時,張種準時邁出了家門。他頭上戴著一頂斗笠,身上穿的藏青色、有些褪色但洗得卻很乾淨的長衫,腰間掛一個布包,裡面裝的是筆墨紙硯。張種仔細地檢查了一下裝備,然後將門鎖好,推開院門走出去。

“張使君,您這麼早就要出去啊?”張種對門的鄰居看到他出來,打了一個招呼。

“是啊,非常時期嘛。”

張種臉上雖然也微笑著回答,但心底卻已然猛地升騰起了一絲怨恨。他恨那個已經故去的司徒王允,要不是王允,他也不會落得今日的局面。

董卓之亂平息後,張種被朝廷派來撫慰關東。在長安那個地方,那個時期,張種本來認為自己也可以捨生取義、留取美名照汗青的。但回想起當初朝廷派韓融、胡母班、陰修等人撫慰關東的慘事,他來是的雄心壯志,便在一路上的長途跋涉下漸漸被磨滅了下去。

本來司徒王允的意思,是讓他先來河北袁紹這裡。但鬼使神差之下,張種還是聽從了陛下的命令,趕來了幽州。畢竟,來幽州他還給公孫瓚帶來升任都護將軍、易侯的好訊息,而入冀州,單憑空口白牙就想讓袁紹歸順朝廷……

‘呵呵。’張種苦笑了一聲,他不認為自己是那種無懼生死、壯烈殉節計程車大夫。但想不到來到幽州之後,自己的小命雖然保住了,但卻回不到長安了。

西京朝廷今非昔比,誰都希望與朝廷搭上關係,以使得自己的統治更名正言順一些。公孫瓚不是傻子,他看出這點後,便將張種強留了下來,當做自己仍舊是漢室臣子的證據。就這樣,自己在幽州,一滯便是一年有餘。

“您這身裝束,是打算出遠門嗎?”鄰居這時又問。

“哦,今天有個集市,關太守派我去收購一批騾馬來以充軍用。”張種解釋說。鄰居一聽‘關太守’三字,登時臉色緊張,不再與張種寒暄便關上了門。

張種再度苦笑了一聲,他自然知道這是因為什麼。如今關靖之名,在易縣可比閻羅,誰都不願沾染上半分。

事情還得從界橋大戰說起。

自界橋一戰,公孫瓚被袁紹手下大將麴義打得大敗虧輸後,便狼狽地退回到了這個易縣。而南面青州戰場,情勢亦然不容樂觀,田楷欲與陶謙聯合南擊曹操,結果被曹操先北後南一計,打得落花流水。整個公孫瓚勢力,一下被分割成南北兩塊。

再加上公孫瓚與當朝太傅劉虞不合,雖然公孫瓚驍勇,借劉虞有名無實的軟肋,擊敗了劉虞並仍舊將其立為傀儡掌管州中事務。然而劉虞在北方聲望甚大,烏桓、鮮卑等族對公孫瓚此舉已然不忿,劉虞部下亦然開始與袁紹相結連……這樣的局勢,令公孫瓚大有四面楚歌之感。

故此,曾經野心勃勃的公孫瓚,就像一個膨脹的氣球猛然被針扎破了般。他如鴕鳥般一頭栽在了泥土中,只將屁股高高撅起,再不聞四方戰事,一心打算在易縣經營自己的堅城。

早在董卓作亂時期,幽州孩童之間就流傳著一首“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的童謠。戰國燕趙曾以易水為界,公孫瓚應讖而尋,終於在易水上游四里處找到了一座巨大平整的山頭。於是派遣帳下酷吏關靖,強徵漁陽等郡民夫,用皮鞭與棍棒威嚇無辜百姓,開始興建起了易京城堡。

易京城方圓六里,城牆達六七丈高,以磐石堆砌,上備強弓硬弩滾木雷石,時刻有衛兵把守。城牆以外深挖土塹數十重,土塹之間還有鹿角丫杈攔截道路、滾石突門阻塞衝要,守軍可以在掩護下出來扼守,進攻方卻難以跨進一步。

就算是攻到城下,更棘手的麻煩還在後面。墨子有云“備城門,百步一樓,二百步一大樓”公孫瓚還真是謹遵先賢戰法,在城內大大小小修造了數百座箭樓,無論從哪個方位逼近城池,都可將敵人亂箭攢身。而他自己與妻妾居住的主樓更是高達十餘丈,磐石為料鑄鐵為門,裡面囤積糧食達三百萬斛,足夠堅守數年。

堅固的城堡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所以公孫瓚格外注意自身安全。沒有重要軍務他絕不出樓一步。鐵門緊緊關閉,裡外皆有心腹武士護衛,凡有軍報不得開門遞交,皆由繩索吊籃傳遞。另外公孫瓚特意訓練了一幫嗓門洪亮的僕婦,每當要向將士佈置軍令時,就由她們站在十丈高樓上喊話傳達。這樣的部署面面俱到,可謂大兵圍城而難摧。

眼望著遠處那個可怖的建築群,依舊令張種頭暈目眩不已。這樣的工程,絲毫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龍之路

快樂一點

諸天打手系統

喜馬拉雅蛋

絕佳嫡妻

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