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2章 一場遭遇戰,三國新天子,隱於深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河內郡東北方向幾十裡外,一支漢家的軍隊正在徐徐前進。兩側的散騎始終與主隊保持著一百步的距離,中央的步卒排成鬆散的行軍隊形,矛手與戟手在外,弓手在內,每三個人還抬著一面大盾。可知兵法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這佇列外鬆內緊,一旦有什麼情況出現,他們會立刻變成一把鋒銳的尖刀或堅實的盾牌。
隊伍的最前列行著一位年輕的將軍,他身穿著厚實的兩當鎧和虎獠盔,但鎧甲之後,卻罩了一件猩紅的披風。雖然初夏天氣這幅打扮有些不合時宜,但假如真正熟識漢軍之人,便可知道,望見了這襲披風,便不要去招惹這支軍隊。
在漢軍當中,鎧甲身後罩一件披風是一種時尚,更是一種榮耀。畢竟,這等穿法雖由天子那位心腹愛將西涼錦馬超那裡流傳起來,但真正使其發揚光大的,卻是那位漢室天子:每年漢室精兵對壘大.比時,只有名列前五的部曲將軍,才會被漢室天子賞賜這麼一件錦袍披風。
也就是說這支部隊,至少是曾經在漢軍大.比當中進入過前五的部隊。如今天下精兵莫過漢軍,而一般部隊對上這等精英中的精英,那下場顯然會是很悽慘的。
但延津營中的郭援,顯然不這樣認為。他的人生信條是:要挑戰,自然要挑戰高難度。
更何況,自袁曹大戰之後,他一直沒有過大戰的機會,只能守在在延津西側的地方,實在讓他這位剛猛好戰的將軍憋壞了。
郭援當然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麼。不過,最近傳出訊息,漢室好像已破獲了袁軍的裡應外合。由此,郭援的一萬大軍,便只能蹉跎在這個地方,無所作為。
針對這一情況,郭援幾番請求袁紹令他加入與曹操大戰的主戰場,可袁紹似乎還對長安城有所期待,始終拒絕了郭援的請求。
在此期間,郭援只能遵從袁紹的命令,時不時對河內郡發動幾次騷擾。然而,河內郡守司馬防是個老成持重的漢臣,見慣了大場面。面對郭援的挑釁的用意,他似乎心知肚明。
司馬防針對郭援的騷擾,只採用了一項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子:裝孫子。
他緊閉了溫縣的大門,將城外的百姓都召集到了城內,城外的糧食都收進來的都收進來,收不進來的,也就放任郭援那些士兵在泥地裡挖土豆。也由此,郭援的每次騷擾,都像是一群叫花子在城外乞討一般,引得河內那些郡國兵嗤笑不已——這讓郭援本就焦怒的心,更加暴躁氣怒。
所以,當斥候將發現漢室強軍的訊息告知郭援的時候,郭援感覺簡直老天開了眼:終於,可以不必小打小鬧,而是痛痛快快乾上一場了。
可惜,事情終究沒有像郭援預想地那麼美妙。
“什麼?你說那支漢室強兵只有三千餘人?”當終於聽清整個訊息後,郭援不由有些氣餒:“那個什麼主將,還只不過一個五官司馬,叫李嚴的傢伙?漢室名將當中,有這麼一號人物嗎?”
“將軍,不可小覷此人啊。李嚴李正方雖在漢室名將當中聲名不顯,但據聞他手下那支五官軍,卻是天子精心打造,欲同虎賁、羽林兩支強軍比肩齊名的強軍。自漢以來,虎賁、五官、羽林三軍歷來為漢室精兵,天子將此重任交付這個李嚴,想必那李嚴必有過人之處。”隨軍從事辛評,對於漢室軍體還頗有了解,見郭援一副不以為然的模樣,當即上前勸阻。
“什麼狗屁強軍!漢室就喜歡弄些這樣的虛名,那虎賁軍不過宿衛京城的南軍,主將徐晃不過一白波草寇;羽林軍說是由幽州白馬義從組成,可後來天子又將白馬義從交給了趙雲,那羽林軍還能剩些什麼?尤其這個李嚴,更是聞所未聞,還什麼在漢軍大.比當中入過前五,我若去,恐怕回回第一!”
郭援感到自己受到了羞辱,自己一方大將,手握一萬大軍,竟然對付區區兩千漢軍,實在太讓他感到窩心了。可同時,他卻渾然不知自己已將話題帶偏了:比如,為何這支漢軍會突然出現在這裡。
不過,在郭援看來,這些問題根本不需要考慮。他也不想知道原因是什麼,他只需知道,兩千漢軍而已,自己殺上去擊敗就可以了。
於是,不待辛評再度開口,郭援已然翻身上馬,揚起大刀對著身後的兵士呼喊道:“全都跟上來,這次我要團團圍住這支漢軍,殺他們個片甲不留!”
“將軍,不可!”辛評欲拉住郭援的戰馬阻止,可那戰馬奔躍欲出,辛評這等書生能拉得住?只見那戰馬揚起前蹄,長聲嘶鳴,當即嚇得辛評跌落在地,一臉蒼白。
郭援見狀,忍不住哈哈大笑,隨即縱馬絕塵而去。而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