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5章 不想動用的底牌,三國新天子,隱於深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先抵達鄴城的,是龐德和張繡的先鋒騎兵,兩支部隊在鄴城尚未完全堅壁清野的時候,瞅準機會襲劫了一隊袁軍的運糧隊。小勝了一番之後,便安營紮寨等來了劉協大軍。緊接著兩日之後,徐榮也率領大軍順利同劉協匯合。
一時間,將近十萬漢軍團團將鄴城圍住,旌旗蔽日,營盤連片。官渡之前的局勢頃刻逆轉,攻守易位。
抵達鄴城的途中,劉協對於袁紹知錯能改,重啟田豐和沮授二人一事,先是驚訝了一瞬之後,旋即也便釋然:歷史畢竟改變了,雖然這事兒有些出乎意料,但未必沒在情理之中。
袁紹麾下三大派系,自袁紹謀略幷州起,最丟人現眼的就是南陽派和潁川派。南陽派的逢紀丟了整個幷州,許攸更是連人都叛逃了;潁川派這裡,也不甘落後,郭圖致使官渡全線潰敗,淳于瓊也歸了漢室。這兩派的能力,總算讓袁紹明白了誰才是能真正為他謀略的人。
雖然歷史上袁紹因為顧惜顏面而殺了田豐,但這在時空中,袁紹卻絕不會再那樣做。歷史上袁紹官渡大敗之後,只在短短一年後便又積蓄起了力量,在倉亭又與曹操大幹了一場。雖然最後也輸了,但側面也說明歷史上的袁紹,在官渡那裡還沒有輸得連褲衩都賠掉。
可現在,本來幷州就沒有如歷史一般在袁紹手上,漢室大軍又完全不給袁紹喘息之機大肆侵入。五路大軍更是直抵袁紹勢力腹心,一副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概。使得這時候袁紹可不是考慮有沒有面子的時候,而是要戰戰兢兢要擔憂生死存亡了。
此時的袁紹便完全猶如一位溺水之人,別說眼前還有田豐、沮授兩根救命稻草,就算沒有,他也會亂撲騰一番尋幾根出來。
不過,雖然漢軍一副來勢洶洶的模樣,但面對鄴城這座堅城,亦然讓劉協升起瞭望洋興嘆的無力感覺:鄴城乃袁紹老巢,早在韓馥時期便大興土木加固。至袁紹後,又因要抵禦黑山賊的侵擾,袁紹再次徵發民夫修葺城牆,將鄴城打造得固若金湯。
面對這樣一座堅城,劉協與麾下文武商議後,制定出了一個有針對性的戰法:劉協給每營分發了一百面戰鼓,令其日夜輪流擂動,疲擾敵軍;此外,再由徐晃、龐德、李嚴、張繡、張燕等大將,遴選精銳騎兵各五百人,到鄴城周遭附近打游擊。若袁軍不備,便劫掠騷擾。袁軍被打得忍無可忍出城迎戰,游擊隊就四散而逃,各回本營。
如果袁軍白天防備,他們就晚上偷襲;要是袁軍晚上防備,他們就白天偷襲。總之,這些游擊隊嚴格貫徹劉協提出的“敵疲我擾,敵進我退”的戰術思想,把守城的袁軍搞得疲於奔命,苦不堪言。
圍城半月來,袁軍每天都有相當數量的官兵、牛馬或輜重遭到劫掠,很多小兵甚至只是出去砍個柴、割個草,也會被漢軍的游擊隊員悄無聲息地抹了脖子。
除了對袁軍日夜進行騷擾之外,劉協還有更損的一招。
那就是劫糧。
如今袁紹困守鄴城,可鄴城當中卻無太多的存糧,在漢軍團團圍困之前,袁紹連發軍令徵調軍糧。以至於這半月時間當中,天天有車隊開往鄴城運送糧食,漢軍那些游擊隊便化裝成袁軍,四處攔截袁軍的運糧隊。截獲之後,還要大肆在鄴城前遊行一圈,再施施然地運入漢營當中。
對於劉協祭出這等神出鬼沒又厚顏無恥的游擊隊,田豐和沮授就算學究天人、滿腹兵法戰策亦然無可奈何。
不過,這兩位的確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對漢軍中那些投降的袁軍打出了心理戰,動用鄴城的百姓站在城頭呼喊自己的兒郎、丈夫回家,導致漢營當中不時也會發生騷亂。直至最後,天子劉協無奈乾脆放開了口子,允諾那些降俘可以無罪還鄴。
總體來說,漢軍這半月以來跟袁紹對恃,並未取得太大的戰果。袁軍那裡因糧草不繼,軍心大為渙散;可漢軍這裡,也因兵士成分複雜,不時出現一些摩擦。
可就在兩軍戰事如此混沌不明的時候,漢室天子劉協正手裡把玩著出了鞘的倚天劍,赤著頭光著腳,坐在漳河的岸邊,看著他的大兵們在岸邊忙碌。這時候他完全不似一位高坐前殿的天子,其心情和狀態反而更像一位胸有城府的統帥。
熱辣辣的陽光直射下來,照在他白皙細膩的腳部面板上,讓劉協忍不住舒服地哼了一聲:“真是享受啊,酷烈的陽光和冰冷的刀劍,以及朕身後赤膊精壯如熊羆一般的兵士。更甚至,還有那註定要來臨的輝煌勝利……”
可憐的是,他這如夢中囈語的聲音,並未換來任何一人的迎合。反倒是身旁剛還在啃食著豐茂河草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