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二章 王允之謀,三國新天子,隱於深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室的朝堂從未有過今日如此肅穆,十二歲的小天子第一次沒有展露出任何一絲失儀的地方,甚至,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之間,都仿若久經宦海滄桑後的嫻熟與冷漠,就連他偶爾翻看制文走神時的迷茫,似乎都有著不可言喻的深意。
“陛下,若無太大異議,便請用璽詔諭天下吧。”王允有些受不了朝堂這時的平靜,雖然動作亂政之時,朝堂的重臣也大多這般沉默。可那個時候,王允卻一點不擔憂朝會的走向,因為執掌尚書檯的他,才是最終決定董卓能做何等決定之人。
可是,面對眼前這位僅僅只有十二歲的天子,王允說不出為何他不由自主便會生出一絲忌憚之心。如今他的權勢比之董卓時期,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越是如此,他心中的那絲不安便越是顫動起來。
自己,真的是在忌憚那個小天子嗎?
真是好笑,自己完全沒有理由會那樣。
更何況,他只不過才輕輕敲點了一下制文當中的邊角,於大局上並未有過任何觸及。只要璽印在制文上一落,他一生的謀劃和宏願便要開始施展……自己究竟在擔心什麼呢?
“用璽?”劉協落寞地嘆了一句:“真正的玉璽,還在南陽袁術帳下的一位十六年少年之手,朕又能如何用璽?”
當初董卓火燒雒陽,玉璽被攻入雒陽的孫堅所得,後孫堅戰死荊州。其子孫策繼承孫堅遺志,自將玉璽也一併據有。後來那位江東幼獅孫策就是憑著那枚玉璽從袁術手中換來三千精兵,繼而闖入煙雨朦朧的江南,建立了東吳。
直至後來袁術痴心妄想稱帝,引得曹操、呂布、劉備、孫策四路大軍討伐,袁術眾叛親離之時,他帳下徐繆這位漢室老臣,才帶著玉璽偷跑入許昌,將玉璽交還與漢室。可惜,那個時候,劉協已然是曹操手中的傀儡,玉璽的唯一作用,就是在曹操的制文上用印而已。
所以,上面那番話,劉協可謂是有感而發。但王允顯然已經被劉協這等態度弄得有些焦躁,他隨即開口道:“陛下,事急從權,朝廷制文雖無玉璽,用上天子私印,亦乃天命,還請陛下莫要悲春憫秋。或許,後將軍得此制文,自會將玉璽從孫策手中討要過來,歸還漢室也亦不可知。”
“王公如此認為?”劉協冷笑一聲:“只是不知王公覺得,是後將軍使臣先至長安,還是關外涼州諸部?董卓雖死,屯駐於關外一地的涼州諸部已開始匯聚至弘農陝縣一地,王公主持大局安定天下,便連這等大事也不知嗎?!”
這話說到後來,劉協語調已由緩轉厲,他將那張制文扔至階下,憤然叱喝道:“王公你也是朝中宿老,幾經沉浮,更在豫州刺史之位上平定過黃巾之亂。可你今日這番制文,竟隻言片語未提關外涼州諸部之事,莫不以為,這等刀懸脖頸之事,只要不提便會當做什麼都沒發生嗎?關外至少五萬涼州大軍,一旦兵臨城下,你是要朕與朕同亡,還是你王允一人可獨擋五萬大軍?!”
“陛下!”王允最不願看到的事情果然發生了,這位少年天子,果然不是他心存僥倖便可糊弄之人。他滿腹韜略,怎能會忽略此事?他原本打算,昨日便將心中謀略細細告之,但又想到此乃干係漢室興危存亡,這位少年天子向來有有主見,一旦不用自己的謀略,豈非將自己好不容易謀求的漢室希望又葬送在那少年之手?
時不待人,因此王允昨日便火速聯絡了朝中奧援,期待今日朝會平安渡過之後,再向劉協負荊請罪。屆時木已成舟,漢室一統,他縱然被劉協憎惡,亦無愧於心。王允自忖心中之謀略,不能宣諸表面,只能於秘密當中進行。待關東勤王之軍至矣,那關外涼州諸部又何懼哉?
更何況,既便關東勤王之軍日程上有所耽擱,他也備上了後手。且不說長安城高牆厚,亦有五萬可戰之軍,就說自己秘請涼州韓遂、馬騰羌胡進軍槐裡,一旦東方弘農涼州諸部叛亂,便可讓京兆、馮翊、扶風三郡實行堅壁清野,引韓遂、馬騰羌胡為之攻戰。無論涼州諸部抑或涼州羌胡,皆未有充盈糧草,難以為繼。
到時,無論西涼人是勝是敗,長安大軍與關東勤王之軍內外夾擊,都可將涼州人手到擒來。到時,西涼軍覆滅,羌人元氣大傷。朝廷一方面打通了前往雒陽之路,可以重新掌控天下,一方面又消滅了西涼軍,削弱了羌人的力量,可保西疆數年平安。
在這個精妙的棋局上,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要機密再機密,無論讓哪隻部隊知曉了朝廷用意,那將一敗塗地!
所以,他才在制文上隻字未提,更不能在朝堂宣之於口。誰知道這些朝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