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五章 鐵羌盟,三國新天子,隱於深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涼州羌胡,可不是指董卓手下的那些大頭兵。董卓的部下,也有少量羌胡、匈奴、屠格等異族組成,但這些異族總算被納入漢軍編制多年,雖然有時也不大聽從上級軍官的調派指揮,但也有著最起碼的紀律服從。

最不濟,他們也是一群有著最早僱傭兵雛形的傢伙,有著可被掌控收買的空間。而真正的涼州羌胡卻不同,嚴格來說,他們就是一群無組織無紀律的強盜。而且,還是戰鬥力十分強悍的職業強盜。

這次前來的涼州羌胡,實際上是羌胡大會盟的鐵羌盟。鐵羌盟在涼州乃至整個漢末都是個不小的勢力,統轄著敦湟、西域以南,蔥嶺數千裡土地上的小月氏胡、蔥茈羌、白馬羌、黃牛羌等六十餘萬諸種羌胡。韓遂韓文約,就是鐵羌盟現任的盟主,在關西地處若是亮出他的名刺,直可兌幾百貫銅錢哩。

歷史上共出現過兩次西北諸種大聯盟,每一次都是驚天動地,海內震恐。第一次西北諸部會盟,還是武王伐紂之時,西北各部族與周聯兵伐紂,結果牧野一戰,流血飄櫓,伏屍千里,奠定了四百年西周的強盛;而第二次西北諸部會盟,起因乃是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北諸部聯結成‘犬戎’,攻了破鎬京,西周遂滅。那些自視中土開化的漢人,孔子無比推崇的禮儀之邦,是成也‘西羌’,敗也‘西羌’。

至於說西州這一帶為何出現這第三次諸部會盟,那情況就更復雜了。

關中平原以西,西海(今青海湖)以東,自古就是羌民繁衍生息之地。自大漢建國以來,為防止再度出現‘羌盟’入侵,朝廷對諸羌胡實行以下政策。一方面分化瓦解加軍事打擊,令其盟不成盟;另一方面以軍屯和民屯的方式侵吞羌民土地,迫使他們內遷或者遠出邊塞。

這樣可有三得:一者,可解決邊患;二者,可充實西部人口;三者,北方匈奴和鮮卑連年入寇,而西北民風彪悍狂野,內遷之羌胡正好可以利用來作戰與戍邊。因此,從漢武帝起,朝廷置令居塞(今甘肅永登西北),設護羌校尉;後又增置金城郡(郡府為金城,現在的蘭州)和破羌、允銜、安夷、河關、枹罕、白石、臨羌等縣,成功地將羌民重要聚集地一一併入了大漢版圖;把內遷羌胡編成軍隊,組成‘義從羌’、‘義從胡’參與西北的邊疆戰爭。羌胡勢力因此大大削弱,再不復數百部遙相呼應的局面。

新朝年間,偽帝王莽企圖威加四海,恢復周朝舊制,將西海納入‘四海昇平’這一幻想當中。出於這個目的,他欲徹底消滅西部羌胡潛在勢力。於是下令增置西海郡(青海東部),以便進一步吞噬羌人的生存空間。

但正所謂物極必反,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增立新法五十條,‘犯者流放入西海屯田’,結果造成成千上萬的罪民來到西海郡屯田。由於一下子湧入了這麼多漢人,因此到了次年時,西海的羌地已經盡數被戍邊屯所霸佔了,而土地的原主——一萬二千多名羌人卻喪失了家園。他們退居險阻,無以為生,忍無可忍之下,終於鋌而走險——羌酋龐恬、傅幡帶領族人,驅逐西海太守程水出境。此後,西部諸羌胡和漢民矛盾日益加深,終於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王莽好大喜功,只憑一套理想中的制度就想達成心中所想,失敗自是必然。不過,可惜的是,王莽敗亡、光武中興之後,朝廷對羌族的政策仍舊沒有改善。朝廷雖然退出了西海,但向隴西、金城二郡戍兵、戍民和屯田者反而有增無減,導致那一帶原本屬於羌民的土地,被戍邊漢民和士兵搶奪殆盡。此外,邊塞將吏對羌胡素來歧視,他們大量搜刮民財,甚至有秘密拐買羌胡為奴的記錄……

中興至現在近兩百年間,河曲地帶的羌胡和漢民始終彼此仇視,勢如水火,年年血腥仇殺,大小**不計其數。朝廷出兵鎮壓總共不下千次,斬羌胡首級不下二十萬,耗錢以億億計。可反叛事件卻依舊層出不窮,羌胡反抗之心竟是斬之不盡、殺之不絕。

這便是這第三次‘鐵羌盟’的成因,目的很簡單,就是殺漢人造反。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斷然沒有任人欺凌宰割的道理。死活都是一條路,還不如死得壯烈一些。所以說,西州羌胡算是真正官逼民反、民族矛盾的產物,他們的歷史,是一部充斥著悠久而悲壯的歷史。

不過,這個時候的鐵羌盟跟韓遂那老兒還沒有半毛錢關係。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中原等地混亂殘破,朝廷無暇西顧。當年十二月,涼州諸種羌胡聞風而動,以北地郡的先零羌先反,隨即枹罕義從羌首領宋建、狄道氐族部落長王國、湟中義從胡首領北宮伯玉、李文侯等二百餘部羌胡首腦,在西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蓮元了凡決

凡菩提

劍破天門

戲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