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一章 都是狐狸,玩兒什麼聊齋?,三國新天子,隱於深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子?”身後蔡琰亦步亦趨地跟著劉協,終是女兒家膽怯,受不了廷尉大牢中種種慘酷的景象和陰森的環境,忍不住開口向劉協問道:“您跟剛才那位侍衛很熟?”

“哦,也算不上吧……”劉協頭也沒回,隨口回到:“之前我就想來這廷尉看看眼界,這些人就嘰嘰歪歪不讓。我便帶著一群人揍了他的上司,這傢伙還想給他上司留下個好印象,結果被揍得最狠。你要是覺得還氣得慌,回頭我再讓手下揍他一個生活不能自理。”

“不,不,不勞公子費心。”蔡琰聽到這個回答,都不知該怎麼回話了,堂堂漢朝最嚴酷森森的廷尉,在這少年口中,好似長安街的坊市一般:“這廷尉乃漢家律法重地,不讓閒雜人等進入,乃情理中之事。”

“哦……”劉協淡淡回一個字,顯然沒將蔡琰後面那番話聽進耳中。

但蔡琰顯然沒有劉協認為地那般淺薄,她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又開口道:“公子,您便是長安百姓口中傳頌的‘長安公子’吧?民女雖淺薄無知,卻也知道,您的手下縱然再厲害,也不可能只揍一頓那些侍衛,便可在廷尉這般來去自如的。”

劉協這下猛然停住了腳步,差點讓跟在他身後的蔡琰一下撞到他背上。他微微回頭,看著燈火下蔡琰那種朦朧不清的臉,好半天才悠悠說了一句:“你是想打探我的真實身份?”

“民女不敢。”蔡琰急忙辯解,但話一出口便不敢直視劉協的眼睛,支支吾吾回道:“坊間有人傳言,公子乃光祿勳楊老大人的公子,但民女卻知,楊老大人公子今年已弱冠之年;還有人說,公子乃董賊內定的孫女婿,涼州望族,可民女隨家嚴遊覽涼州,也未曾聽說過與公子相匹配的人物,更不曾聽董賊提起過此事。他唯獨提過的一件事,便是想將自己最寵愛的孫女,嫁與當今的天……”

劉協這才上下仔細打量了一番蔡琰,那銳利的雙眼猶如刀鋒一般,直將蔡琰看得不由自主後退了兩步後。他才微微笑了起來,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樣說道:“看來,蔡伯喈生了一個慧眼如炬的好女兒啊……”

“民女叩見陛下!”聽到劉協承認了自己的猜測,蔡琰不顧這廷尉陰冷的石板,直接拜倒在了地上求情道:“陛下,家父之事,雖有悖名士風範,卻乃一時感慨而已,罪不至死。民女萬望陛下勿要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致使漢家大典斷絕,空留餘悲……”

不待蔡琰說完,劉協的眉頭便皺了起來,他伸出手阻斷蔡琰道:“莫非沒了蔡伯喈,我漢家大典便無人可繼?”

事實上,劉協根本不在乎這些文化人口中的傳世大典,雖然在這個時代,著書論史的確是被上下一下認可的王朝千秋大典,可對於劉協來說,卻是不頂吃、不頂穿,更不能為他蕩清乾坤,還他一個漢家盛朝的雞肋。

“陛下豈可出此荒誕之言?”蔡琰聽到劉協這一番意思,不由連救他父親之事都先放在了一旁,諍諍諫言道:“陛下,《漢史》乃傳世大典,乃記錄數百年興亡圖存、典故軼事之集大成。若此書著成,可流芳百世矣。”

“流芳百世又能如何?”劉協不屑地撇了撇嘴:“若是漢室敗亡,後世之人看到的,不過是一場更荒誕的戲劇而已。”

蔡琰皺了皺好看的柳眉,這時候她已猜出劉協的取捨了,她無奈搖了搖頭,違心說道:“陛下,《漢史》絕非陛下認為的那般簡單,孝章帝建初四年,天下大儒群集在京城白虎觀內,今文派與古文派展開了一場大辯論,最終核定了五經同異,由班固執筆寫成《白虎通義》,成為儒學名典,影響深遠。自此之後,今文與古文雖仍並行,卻再未出現士人因今古兩派之爭而動輒抄家滅族、兵戎相見之事。知一而返三,陛下覺得若是《漢史》既成,天下士人將心向何處?”

這一番話落,劉協才真正慎重思考起來。今古兩派之事,劉協生活在這個時代,自然有所耳聞。

漢初之時,博士伏生儲存下了《尚書》二十九篇,用隸書抄寫,時稱今文;後來魯恭王拆孔子故宅,在其中發現《尚書》,以先秦六國文字寫就,共三十五篇,稱古文。從此儒學分為兩派,今文派對古文《尚書》頗多抵制,不承認多出來的那十六篇是真的;古文派也對今文《尚書》不屑一顧,認為來路不夠正統。

從此今、古相攻如仇,紛爭不斷。光武以來,兩派爭端越演越烈,無論鄉野大儒還是朝廷高官,就連皇帝也經常被牽涉進這兩派的爭鬥之中,學術歧見,有甚於父仇。尤其是這些士人還都是這個時代最有權勢的代表,他們因學術引發的爭執,直接牽連關係到政局、民生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蓮元了凡決

凡菩提

劍破天門

戲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