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三章 白馬篇,三國新天子,隱於深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聞聽那傳令的通報,曹操的臉色一時有些驚愕,以及一絲說不出的訕訕之情。

畢竟,剛才他的那首《薤露行》,雖說格調悲涼慷慨、氣韻沈雄,讀之仿若瀏覽一副生動的漢末歷史畫卷。但無論怎麼說,他曹操把漢末一幕幕的動盪,歸根到漢靈帝‘任用不良’的原因上。

身為一介漢臣,這種說辭明顯有犯上的嫌疑。雖說如今誰都知道漢室的威儀早已日落西山,但這層薄薄的窗戶紙卻不能輕易被捅破。尤其是對於曹操這樣似是而非的忠臣而言,更是有著一種難以言說的微妙。

幸好,曹操出身於宦海世家,這等小小的表情不過在他臉上一閃而沒:“使臣為何人?”

“主使侍中荀攸,副使北軍長水校尉皇甫堅壽,二人持節而來。”

“竟是公達來了?”曹操聽聞荀攸的名字,臉色立時激動起來,來不及穿好鞋子便跑向了廳外,張望道:“公達何在?果真是公達來了?”

不怪曹操這般激動,實在是曹操與荀攸可不是泛泛之交。當初曹操在雒陽何進府中為幕僚時,荀攸曾與曹操有過幾番作對,曹操對荀攸的見識欣賞不已。如今鮑信初亡,曹操手下只有荀彧、戲志才這等內政的專才,如荀攸這樣的戰術大師,正是曹操夢寐以求的良助。

可等曹操看到荀攸和皇甫堅壽之後,激動的神色尚未綻露完畢,隨即便被巨大的驚訝所覆蓋。因為此時的荀攸與皇甫堅壽與他曹操一般,皆身著喪服。曹操由不得不大驚失色,畢竟,朝臣為之穿喪的緣故,除卻家人過世之後,只有一種情況。

不過,荀攸顯然看出了曹操及眾人的心思,當即上前向曹操作揖說道:“曹將軍,莫要驚慌,陛下安然無恙。我等此番著喪服而來,是依天子之意,為國士弔唁。”

“國士?”曹操環顧左右,一時難以理解荀攸的意思。

“自是濟北相鮑信鮑允誠大人。”荀攸臉色沉凝,說出鮑信的名字之後,揮手從袖中掏出了一封祭文,繼而說道:“陛下聞知鮑將軍戰死,不勝哀痛,命臣下帶來一封祭文,以緬懷鮑大人生前之名。”

這一番話,曹操的心思登時冷靜了下來,眼神也不由自主的望向了荀彧。而當荀彧微微搖頭之後,曹操的臉色立時冷煞起來:鮑信戰死不過五天前之事,就連兗州一些州吏也只是今日才得到訊息趕來弔唁。

而荀彧並沒有同他這位族侄私告此事,那就證明長安的天子的確知曉了此事。而遠在關中的朝廷非但知曉了此事,並還派人趕至此,還帶上了祭文,這說明了什麼?

曹操根本想不通這一切,畢竟,在他的印象中,那位少年天子,應該連鮑信此人是誰都不清楚吧?

可不待曹操心思百轉千回,荀攸已大步上前在靈堂宣讀起了祭文。話剛開口,曹操的神思立刻被荀攸的祭文打斷,因為他聽到,荀攸朗誦的,竟然也是一句詩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兗豫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京師威。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逆臣,左顧凌黃巾。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操細細聽完這首弔文,面色驚愕不已。在他看來,那位今年只有十二歲的少年天子,能知曉鮑信之名,已然超出他的意料。可這首弔文,非但將鮑信的身前事蹟用極盡浪漫主義的誇張手法渲染了一番,更不著痕跡地褒揚了一番在場所有為國盡忠的義士,很有煽動人心的效果。

這篇風格雄壯、氣氛熱烈而語言又不失精美的弔文,一時間隱隱有將這悲痛沉重的靈堂,變成效忠漢室、立誓宣告動員會的意思。曹操聽到荀攸上來便這番如此,瞬間消散了籠絡荀攸的想法,當下趕緊攏住了荀攸的手,哀聲道:

“公達,我原本以為你經權達變,算無遺策。想不到,文采竟然也這般斐然。這首弔文音哀氣壯、聲沉調遠,正道出了我等為國效命之人的悲壯及無悔之情。令曹某聞之落淚亦心潮澎湃。”

面對曹操這番有意歪曲此詩乃他所作,荀攸自然明白曹操的用意,顯然不想讓他所代表的漢室喧賓奪主。對此,荀攸只是選擇了沉默不語。不過,他背後皇甫堅壽聽聞曹操此言,卻當即怒斥道:“曹孟德,你好生大膽。荀大人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龍之路

快樂一點

諸天打手系統

喜馬拉雅蛋

絕佳嫡妻

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