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陶先生臉青了
汀州十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2章 陶先生臉青了,系統:我在沙漠開客棧,汀州十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向遊客的兼職邀請,當然是為了完成聲望任務。 累計收入達到300萬元好完成。 林漁只要在自家客棧內找到足夠安置的臨時崗位,擴招放牧、打掃衛生或者種草這類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就能在自己當個散財童子的前提下,很快完成。 雖然有氪金的嫌疑吧,但無疑是高效且能自主控制任務進度的一種最好方法。 但那個精英100人常駐的任務就要另想辦法,比如用兼職方式招攬。因為現在所有在客棧內評分超過標準線的工作人員全都沒有進入評級,第二個聲望任務進度依然為零。 這意味著聲望任務的100個名額全都要重新開頭湊。 林漁仰躺在椅子上,面朝天花板,雙腿輕輕一蹬,整個人就隨著椅子轉了起來:“常住啊……” 他在腦子裡捋了捋思路。 這件事他其實在很長時間之前就考慮過,最早可以追溯到萬卷書屋第一期開始建設的時候。 那時候解鎖的【達者為師】和【匠心傳承】兩個任務,讓他絞盡腦汁想怎麼收集更多的老師和精英手藝人。 甚至為了能夠提供更多福利,吸引更優質的人才,他主動遞出橄欖枝,發了好多張最高許可權的閱讀積分卡出去。又提高了招聘待遇,還特意開了桂花巷作為他們的專用住宅區,恨不得衣食住行待遇全拉滿,事實證明這個策略很有效。 但後來事情發展拐了彎兒。 因為六街燈市建成之後他才發現,所有店鋪都是自帶住宅的。 這樣一來,凡是符合匠心任務要求,能夠達到精英評級的人就不需要另外準備固定住處,已經和各自的店鋪完全繫結。 雖然屬於計劃不如變化快吧。 但這個意外造成的結果卻是正向的,反正桂花巷省下的地皮還可以拿來用。 按正常合理利用資源的思路來說,桂花巷因為獨特的鄉村風格建築,應該可以招待一些有種田情懷的遊客,甚至可以直接拿來建一些密集型住宅用來安置即將到來的設計師大軍。 但問題是,一來林漁不想破壞這邊的整體風格—— 想想看,一半獨棟小平房,一半小高層樓房,像不像一個人下半身西褲上半身衛衣,怎麼看怎麼彆扭,也太不搭了。 二來萬卷書屋那邊好像快要住不下了。 上次給孩子們招聘擅長技能不同的老師時,那些教授們把這些人加在了圖書卡限定的名額之外,總之能多帶幾個就是幾個。那麼等萬卷書屋第三期開張後限制消失,這個人數只會更多。 “書屋是讀書的地方,不是擁擠嘈雜的客店。” 這是陶冶臣先生的原話。 看的出來,那些把書屋雅舍當宿舍住的教授學生們已經快要觸及到他的底線。來教書、來研究、來閱讀就算了,拖家帶口安營紮寨,一副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架勢是怎麼個意思? 三十多萬平方米的書屋樓閣林立,但大多房舍都是藏書、落筆、閱讀用的。 數量極其有限的十幾個可以住下的地方,都是些佈局精巧的雅舍或別館。不過怎麼說呢,這些地方雅是很雅的,但它就不是一個設計來給人常住的地方。 像那種四面開窗的樓閣,一張榻、一把琴、幾卷書,憑欄頌歌臨窗內望月…… 這種調調才是陶先生這種讀書人愛的。 林漁瞭解過,陶先生有按照天氣和心情安排每天行程的習慣,比如下小雨的時候在窗邊喝喝小酒賦詩一首啦、天朗氣清的時候在假山亭上彈彈琴啦、暴雨時候在水榭窗邊手談一局啦…… 但現在的情況是什麼呢? 這些對生活儀式感七竅通了六竅的學術咖們,真的把這些“雅”的地方當成了宿舍…… 據說某天要帶著學生們出門上馬術課的陶先生經過某間他最愛的小亭時,鬼使神差的一抬頭,發現自己撫琴時常待的那扇窗戶裡,迎風飄揚著一條紅內褲…… “當時陶先生的臉就青了,一整節馬術課都沒緩過來。” 有幸參與了那天課程的某個牧民家的小兒子跟別人這麼八卦道,鑑於反差太過強烈深刻,這個八卦很快傳遍客棧。 林漁:…… 據他所知,由於書屋內陽盛陰衰的關係,女性都被安排在其他地方和客棧女員工合住,所以…… 那位穿紅內褲,還膽敢把它掛在陶先生最愛雕花窗格上晾曬的哥們到底是誰? 這件事的主人公至今成謎。 但情況顯然已經很嚴峻,因為除了這種生活中的小尷尬之外,林漁還發現,這邊的人員變動開始朝一個很難控制的方向發展。 大概因為在書籍的海洋裡得到了比較重要的東西,這些人來來走走,一波換一波。 後面來的一個比一個年紀大、一個比一個頭發白、一個比一個看起來顫巍巍…… 甚至某天他還聽見一個年輕人稱呼某位老人為“院士”?! 天知道,這種稱呼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用的。 林老闆很方,他一個小老百姓不想承受這種生命不該承受之重!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