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過渡
豐澤芳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5章過渡,末世老祖宗重生後颯爆了!,豐澤芳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售樓處出來,陳二叔看著手上的契約,感慨道:“如今這個時代發展太快,還是你們年輕人有魄力。”
說到這裡,他又想起當初捨不得坐火車,非要用雙腳丈量到豫州的高家人。
“有時人生選擇有舍才有得,高家人捨不得花點錢坐火車去豫州,結果等他們走到豫州時,發現豫州的鋪子田產基本已經被各府管事商家挑選的差不多了,他們去了豫州連撿漏都撿不到好產業。”
陳四海心裡也在為高家人惋惜,“商場如戰場,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去往豫州的火車就是給眾位商家的一條搶佔商機的機會。而高家人心疼一點小利,卻得不償失,實為不值。”
商海機會有限,而你一步沒趕上,可能就是步步都遲別人一步。
就比如上次豫州,大多數人都知道坐火車去豫州置辦產業。
而高家人卻因節省遲了大家一大步,等他們到了豫州,好的產業已經被大家收入囊中,他們只能撿別人挑剩的。
這批早到豫州的商家管事置辦好豫州的產業又從豫州趕回京城。正好遇上城外安置小區剩下這一棟拋售。
不管他們能不能買到這些房子,但是至少他們趕上了這次機會,而高家人這會兒還在豫州為置辦產業到處奔走,挑來挑去也沒有挑到如意的商鋪或田莊。
等高家人回來已經什麼都不剩了。
如今城外的安置小區就是京城周邊百姓最近津津樂道的事情。
皇宮裡,夏婧也在為京城驟增的用煤量頭疼,以前挖出來的煤炭只要用於兵仗局就好,如今又增加了火車要用煤,供暖的鍋爐要用煤,還有京城城外安置小區的百姓家裡用煤,從而帶動城內的百姓也買煤燒。
驟然增大用量,而煤礦的開採量能上來,但運輸成了難題。
以前是用馬馱車拉,如今用量加大,傳統的馬馱車拉有點供不應求。
夏婧想到了煤礦的那種小火車,用來運煤非常實用,在山區煤礦,不需要動力,稍陡的坡度,很容易就能用小火車廂將煤炭運到山腳下。
小火車上山下坡用索道控制,再加上齒輪的應用,就算用人工搖動,也費不了多大的力氣。
煤炭到了山腳下再建個礦區鐵路,將煤炭運出來。
蒸汽火車可以說是工業發展史的活化石,後世是十九世紀初蒸汽火車才出現。
而如今這個時代,夏婧作了對比,大概就是後世的明末清初那個時期。
西方正處在工業化發展初期,而東方也正因為改朝換代,後來又封閉鎖國才使得落後西方一大截。
若想超越西方,她提前將成熟的蒸汽火車圖紙拿了出來,也就說明這個時期東方已經遠超西方,只要大禹朝不掉鏈子,基本的框架已搭建好,穩步發展,東方已經站在了世界之巔!
所以,人才的培養真的很重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人從生下來想成才,要走的路很長,何況是要將一個國祚衰微,民生凋敝的王朝重新積蓄國力站在世界之巔,何其艱難?
古人的智慧從來不要小覷,他們有時只需要別人點撥一下,給他們一條思路,他們就可以做的很好。
要不然,在無外面動力的情況下,古人能設計出在落差三米的情況下,將下面的水抽到上面水渠來的水泵?
能因為燒開水的原理就發明了蒸汽機,從而運用到運輸和生產中去?
還有佛郎機人這個時代已經制作出來的火繩槍以及佛郎機炮?
外面冰天雪地,這個季節想修礦山的鐵路是別想,但在化雪前維持住京城的用煤量還是勉強能做到。
夏將上次北狄的俘虜全部趕去了礦山,讓他們大冬天的外面做不了工,可以到地下去勞動,這一下解決了俘虜冬日裡吃白飯的問題。
冬日裡不說草原就連中原以北的地區,百姓都在家裡窩冬。
而南方卻不一樣,特別是更南方的南洋。
李定國從大禹回到呂宋後,就一直比較注意來南北往的各國商船,特別是他們帶的植物和種子,以及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
“將軍,這幾次路過停靠的商船都沒有什麼發現,娘娘交給我們的任務只怕難於完成。”
副將明水一臉沮喪地說道,港口這幾日已經是他們回來接待的第五支船隊了,仍沒有發現。
李定國站在地圖前,指著一處大陸說道:“如果再沒有發現,我們只能組織船隊前往這片大陸接娘娘的要求去尋找。”
明水好奇地探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