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總助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四章 王室的黑歷史,1937全球速遞,暢總助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後世,網上一直有一種觀點,希特勒並不想跟英國人打仗。是邱胖子非要跟對方死磕,結果拼光了大英帝國的老底,白白便宜了美國人。
以約翰兩世的經驗來看,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對的部分是,希特勒確實並不想跟英國打仗。
眾所周知,希特勒這個波西米亞下士除了對北歐神話和占星術著迷外,還對歐洲傳統貴族存在天生的好感。第三帝國成立後,舊時代的德國貴族們仍然保留著他們的莊園和城堡。而這一點跟國家社會主義的某些理念是相違背的。
歷史上,希特勒也一直對貴族出身的軍官較為優容,哪怕那些人和他並不是一條心。比如那個在他會議桌底下放炸彈的馮-施陶芬貝爾伯爵(符騰堡王國貴族),他在東線被炸成殘廢後,希特勒還是慷慨地給了他一個柏林預備役師的指揮權,要是平民出身的軍官,早就回家涼快去了。
希特勒似乎很享受那種能夠給予歐洲各國王室和古老貴族們“慷慨的施捨”的感覺。把他們當做是承託自己“偉大之處”的絕佳背景板。在這一點上,他跟前德皇威廉二世有點相似。
一戰時期,威廉二世就是一邊與英國爭鬥不休,一邊又很喜歡他的英國親戚們(威廉二世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親外孫)。在確保自己勝利者地位的前提下,他很樂於保護他的那些親戚們,給予他們與其身份相匹配的榮譽和地位,讓他們在自己的羽翼下繼續享受貴族的榮光。
當然了,希特勒的個人態度只是一個方面。雖然作為獨裁者,他的個人意願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國家的政策走向。但在英德關係這種重大問題上,起絕對作用的還是兩個國家之間是否存在利益衝突。
那麼,德國有必須要進攻英國本土的需求嗎?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大不列顛島對德國的吸引力並不大。德國需要的是斯堪的納維亞的鐵礦、羅馬尼亞、高加索甚至伊拉克的石油,至於大不列顛島上的煤,德國人自己多得是。從國家戰略角度上說,巴爾幹、土耳其和埃及都比大不列顛島來的重要。
從戰爭角度來說,德國人目前的優勢主要是在陸軍和空軍上,他們的海軍跟英國比起來實在太弱了。充其量也就只能打打破交戰,欺負一下英國商船隊。前段時間跨海進攻挪威,德國海軍都能傷筋動骨,更別說越過英吉利海峽進攻英國本土了。
所以,對於德國來說,進攻英國本土的價效比並不高。打下來又能怎樣,英國人拍拍屁股,還能去澳大利亞、加拿大繼續跟他們打下去。德國裝甲大軍還能跨過大洋不成。
所以,如果英國這時候能夠承認德國目前在歐洲大陸取得的戰果,德國人是不介意給予英國“和平和友誼”的。
後世這種網上觀點錯誤的地方在於,不是邱胖子非要跟對方死磕,而是英國一旦講和就等於“自絕於”歐洲,從此丟掉對世界的領導權。拼一拼還有一線希望,坐看日耳曼人重新建立新的歐洲秩序,那就等於慢性自殺。
在英國,絕大部分政治家都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才會支援丘吉爾與德國硬拼到底。要只是邱胖子非要跟希特勒死磕,議會投票換個首相不就完了,哪需要這麼費事。
不過,希特勒和納粹德國對英國的這種“善意”也並非完全沒有市場。據約翰所知,一直到倫敦遭遇轟炸後之前,英國王室都還一直對英德和解抱有幻想。
國王喬治六世、伊麗莎白王后甚至瑪麗王太后都一直保持著與德國科堡公爵和黑森家族成員的書信往來。後世,英國《太陽報》還刊登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幼年時行“納粹禮”的照片,在全世界引發了軒然大波。
其實,英國王室對德國有好感這一點都不奇怪,誰讓他們是純種的德國人呢。早在1714年,安娜女王逝世後,英國王位就落到了德國漢諾威選帝侯之子喬治·路德維希·馮·漢諾威公爵手中(史稱喬治一世)。
之後幾百年,英國王室的每一代國王都會迎娶德國公主為王后,就連締造了“日不落帝國”的維多利亞女王都嫁給了她的德國表哥阿爾伯特王子。英國王室甚至由此換了另一個更德國範兒的名字,叫“薩克森-科堡-哥塔王朝”。
雖然一戰時期,考慮到英國民眾對德國的反感情緒,喬治五世不得不將王室的姓改為了本土化的“溫莎”,但這也只是個文字遊戲,血統還是那個血統。就連現在的喬治六世,即位之前用的也是艾爾伯特這個德國名字。
至於約翰他們正在餐桌上討論的溫莎公爵,那更是一個鐵桿“德粉”。因為蘇聯人把他的教父——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