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五章解縉墓,超級生物探測器,瘋神狂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到解縉的瞬間,莫邪就想到了解縉主編的《永樂大典》!

這部大典,囊括了當時幾乎所有的書籍,從天文地理到經史子集,醫藥,農商,無所不包!

所以在看到不大的棺材之後,莫邪只能搖頭,這麼一副普通的棺木,怎麼可能裝得下《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內閣首輔解縉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

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目錄佔60卷),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現在有人懷疑《永樂大典》正本在長陵,但這個尚未確定,長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裡面是否存在《永樂大典》還是個未知數。

現在存世的是永樂副本,不過,永樂副本卻是慘遭浩劫,大多毀於戰火,至今僅存800餘卷,且散落於世界。

《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到了現在,《永樂大典》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但是,這個文化卻是殘缺不全的,所以在看到解縉的那麼多著作之後,莫邪才會那麼驚喜,但是,現在剩下的只有失望。

當然,能夠發現解縉的手書,也是一個大收穫。

解縉一生之中的所有著作,棺材之中都有收藏,其中還有解縉的手抄本。

解縉是書法大家,他的字跡,還是比較容易鑑定的。

莫邪不瞭解這個人,但是他是名人,所以,莫邪很輕易的就找到了,這個人在所有資料。

解縉的書法很出名,他擅長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用筆之精妙,出人意表,其草書開晚明狂草先河。

明吳寬《匏翁家藏集》稱:“永樂時,人多能書,當以學士解公為首,下筆圓滑純熟。”

何喬遠《名山藏》曰:“縉學書得法於危素、周伯琦。其書傲讓相綴,神氣自倍。”

《自書詩卷》、《書唐人詩》、《遊七星巖詩》、《宋趙恆殿試佚事》等,很多都是有歷史記載,甚至是被國內博物館收藏的珍品,所以,莫邪很容易鑑定。

《自書詩卷》是解縉在廣@西、交阯為官期間所作,作品創作於永樂八年,時解縉四十二歲,恰從遙遠的邊陲入京奏事,之後不久即被陷入獄,五年後慘死。

這一卷書法縱橫超逸,奔放灑脫,點劃出規入矩,絕無草率牽強處,章法經營尤見匠心,全篇一氣呵成,神氣自備,顯示出解縉駕御長卷遊刃有餘的不凡功力。

如果說跟博物館中收藏的那副有什麼不同,那麼就是莫邪手邊這幅,沒有清安岐、乾隆、嘉慶、宣統的收藏鈐印。

《遊七星巖詩》也是這樣,現藏於首都故宮博物院的《遊七星巖詩》,縱22.8厘米,橫61.2厘米,跟莫邪發現的這幅一般大小,但是,莫邪發現的這個,肯定跟博物館中的不同,因為上面清清爽爽,並沒有收藏印。

而故宮博物館中的那部作品,曾經朱之赤、安岐、乾隆御府、顧崧、潘厚、伍儷甫、張珩等鑑藏,上鈐諸家鑑藏印記共16方。

字跡相同而沒有鑑藏印記,這隻能說明,這些書稿字畫,從來沒有流傳出去過。

對比了一下,莫邪發現,藏在這座棺木之中的古籍,居然比外界流傳的還要好。

魔都館藏的《宋趙恆殿試佚事》,前三行略顯拘謹,自第四行起,漸趨流暢奔放,而莫邪這裡這本,從開始到末尾,整個書寫過程,都是運筆矯健勁拔,鋒穎多變,頓挫圓轉,揮灑自若。

其用墨濃而幹,墨色黝黑如漆,墨韻飛動,更添風采,明顯要比流傳於世的那本要好。

只是鑑定了這幾本字帖,莫邪就確認這是解縉的真跡,但是,鑑定出解縉的字跡之後,莫邪更加失望,當年解縉怎麼就沒有保留一部永樂大典?

如果他放在這裡藏著一部多好?

當然,想想又覺得不太可能,幾億字,如果用毛筆抄寫,得抄多長時間?那麼多書本,要隱藏在哪裡?

所以,莫邪停止了胡思亂想。

能夠在這裡發現解縉的藏書已經十分不錯了,還想找到《永樂大典》,那就真的是奢望了。

雖然想是這麼想,但莫邪還就是有了這種奢望,因為《永樂大典》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這難道是解縉衣冠冢?”莫邪喃喃自語的道。

當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上掉下一個妻主

霜月逗逗

女主她又把男主虐哭了

餘佳境

夭壽啦,我男朋友會讀心術

懶起畫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