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天舜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5章 福澤大西南,唐朝那些事,堯天舜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叔文請假回家侍候他孃的第二天,他娘就死了。 王叔文呼天搶地,捶胸大哭: “親孃呀,你咋走得這麼急啊? 你突然間與世長辭,兒子心裡疼如刀絞! 兒想盡盡孝,您都不給我機會啊!” 按唐朝制度,官員的父母死了,官員得辭去官職,在家穿白衣喪服,腰纏麻繩(表示心亂如麻),守孝一段日子。 王叔文就成了沒有任何官職的人。 韋執誼本來迫於公理道義,經常和王叔文意見不同。 王叔文不是官員了,無力牽制韋執誼。 王叔文在家守喪盡孝期間,不便外出拜訪。 他派人給韋執誼送密信,託付關照辦理事情,韋執誼一律不予理睬。 王叔文因此越發憤恨韋執誼,坐在家裡罵他,罵他八輩祖宗。 如果那時有離子糾纏感應的話,韋執誼應該被他罵得兩個眼皮哆嗦不停。 王叔文盤算著喪服盡孝期滿,他一旦官復原職,先誣陷殺死韋執誼,然後再把反對過他的人,一律殺絕殺盡。 王叔文託付王伾替他幫忙,常去各位有實權的宦官那裡,為他送禮疏通關節。 王伾還和杜佑商議,請求他一起出力,推薦起用王叔文當宰相。 盼望脫離了現實,盼望就化作失望。王叔文美好盤算,沒有獲得贊同。 王伾只好退一步,再請人幫助推薦王叔文當威遠軍使,也沒有得到人們支援回應。 實在沒有辦法,只得不加掩飾、赤膊上陣。 王伾自己跳將出來、衝上前臺,接連給順宗李誦遞上了三篇奏疏。 奏疏裡,王伾這樣誇王叔文: 王氏叔文者,管仲再世也。吾觀其人 : 文才可通達四海, 有經天緯地之才。 武略可定國安邦, 有懾平天下之威。 王伾滿紙寫得天花亂墜,始終不見順宗李誦一個字的回應。 李誦已經不看好王叔文這個人,王伾無論怎麼努力推薦,都沒有一點用。 王伾想:禮也送了,話也說了,我沒能完成託付,接下來,我怎麼向王叔文交待? 一天夜晚,王伾在翰林院的寢室裡躺到半夜,快要想破腦袋,也想不出提攜王叔文的辦法。 他就忽然驚叫一聲,喊叫起來: “啊呀! 不得了! 不得了! 快來人啊! 我王伾中風了呀!” 聽到呼救聲,人們紛紛跑到他的寢室,扶著他坐上一輛馬車。 護送他回到家裡,躺在床上安頓下來,吩咐家中奴僕去叫醫生,快來救治王伾。 王伾從此在家裝病,再也不出來上班了。 西川節度使韋皋,上奏表請求太子監國。 奏表大意說: “陛下因為哀痛先帝去世,致使自己至今沒法康復。 請求陛下暫且令太子親自處理國政,等陛下身體康復,太子再回東宮。” 韋皋又給太子李純寫了一封信說: “皇上龍體未安,沒法開口說話,朝政事務都託付臣子們代理。 王叔文、王伾、李忠言,這些人無德無才,被錯負國家重任。 他們結成利益共同體,違法亂紀,這樣下去禍國殃民。 請殿下以國家安危為重,立即告知皇上,趕走這幫勢利小人。 朝政交付英明國君,才能安定天下蒼生。” 荊南節度使裴均,河東節度使嚴綬,也寫了信,派人送給太子李純。 他們信中的意思,和韋皋相同。 再經宦官俱文珍等從中勸說,順宗李誦答應順從大家的心意,准許太子監國,當即頒佈詔旨。 太子李純即走出東宮太子府,開始掌控朝政大權。 李純任命太常卿杜黃裳為門下侍部,袁滋為中書侍郎,他倆官同宰相。 又任命高郢為刑部尚書。 太子李純到達東朝堂,召見百官,百官群臣入朝,向他表達祝賀。 沒想到太子李純,不接受群臣道賀他親政。 李純遲疑徘徊,躲避群臣祝賀,他悄悄抬起袖子,扭過頭去,偷偷擦拭眼淚。 群臣知道李純高興不起來,是他憂心父親李誦的病情,大家交口稱讚太子仁德孝順。 過了半個月,順宗李誦頒佈禪讓詔書,自稱太上皇,改年號為永貞,大赦天下。 又過了五天,太子李純在太極殿即位。 他就是英明神武、中興大唐的唐憲宗。 老百姓看到了唐朝復興的希望,都說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放心不下唐朝國運多災多難,又投胎轉世,拯救天下黎民來了。 老百姓們都說: 李世民這次轉世,投胎到了順宗李誦家裡,從肉體凡胎的嬰兒慢慢成長,只是換了名字和身份。 他這次來人間生命輪迴裡,名字叫了李純,靈魂就是那個李世民的靈魂。 憲宗李純敬奉太上皇李誦搬到興慶宮居住,尊稱母親王氏為太上皇后。 李純一上任,大刀闊斧地開始撥亂反正。 李純外貶王伾為開州司馬,外貶王叔文為渝州司戶。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