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瘦很香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6章 需要實驗,大唐情報局,藍瘦很香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也保留了下來。
這兩個路子,一個是焦炭爐,一個是高爐。
在他的思慮中,既然鋼鐵的煉法此後幾百年都沒有什麼進展,說明遇到了當時生產力發展所帶來的瓶頸問題。
比如說,對鼓風力的要求,對煉製煤介的要求,對器外模範質地的要求。
既然是瓶頸,就一定沒有那麼好解決,李煜只能從細節上著手。
中國冶煉業的燃料經歷了木炭、煤、焦炭三個階段。
最初的木炭,由於燃點低,火力持續時間短,不易掌握火侯,會直接影響到鋼鐵的冶煉水平。
至於煤,雖然燃燒溫度較高,且燃燒持續時間比木炭長,但煤在爐內受熱後容易破碎,影響到爐料的透氣『性』,而且中國的煤田多含高硫,直接影響到生鐵的質量,只能再尋找新的燃料。
焦炭是中國最早在冶煉過程中發現的。我國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焦炭是在廣東新會一個十三世紀後期遺址中發現的,對應的朝代應該是南宋,這塊焦炭也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焦炭。而當時的歐洲,英國也是大約五百多年後,才開始用焦炭鍊鐵。
但在史料上,關於煉焦和用焦的最早記載出現在明末方以智寫的《物理小識》中,他指出:煤各處都有,“臭者燒熔而閉之成石,再鑿而入爐曰礁(即焦炭),可五日不絕火,煎礦煮石,殊為省力”。這裡所指的臭者,就是指含揮發物較多的煉焦煤。
由於李煜見過爐子,卻並沒有見過煉焦那種專業的爐子,所以只能按照自己的印象畫了出來爐子的模樣,這些,他也只能大致去跟那些這個時代專業的煉製師傅們說,至於如何去做,就要靠他們多方嘗試。
沒辦法,要科學就要實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