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音符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2章 潘濬出場,三國演業,五分音符2,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安十六年,十月,五溪蠻反,攻略各地縣城。

同一時間,孫權座下大將黃蓋,領三萬人馬至巫山縣,東進至山,準備開始騷擾呂蒙大軍。

卻說五溪蠻首領沙摩柯反,欲領軍東出奪取孱陵、漢壽,劉備派來的謀士馬良勸阻道:“大王卻不可如此,武陵人世代生於山間,對於叢林極其熟悉,大王只需奪了澧水旁邊的充縣,以此為核心,聚攏王氣,深根細作,必能自立一方。若東出澧水,進入漢壽,雖短時間內可奪其城池,但若是楊錫命大軍來襲,大王豈不是白忙活一場。”

不得不說,這馬良想得很好,這充縣,屬於後世張家界,在澧水旁,已然屬於武陵山區腹部縱深了。

充縣周邊,有著龍山、慈利等地,著名的烏龍山剿匪記,便是在此處,若沙摩柯聽馬良之計,躲於深山內地發展,辰河商會,絕對要大費一番手腳。

但沙摩柯對自己很自信,認為馬良之計不可取。

“季常,若依你之計,我五溪人反與不反,卻又有何區別?既反,我便東出,搶奪縣地,取了城池,就算其大軍來襲,我尚可劫掠些糧草,從新返回澧水,如此一來,進可攻,退可守,此方為上策。”

沙摩柯不用馬良之策,堅持東出,隨澧水東進,共一萬五千蠻兵,皆精壯異常。

蠻兵生存於窮山惡水之間,單講野外單兵生存能力,絕對非一般人可比。

時武陵總督為石韜,此人與徐庶一同投奔辰河商會多年,在武陵郡任總督也有些年頭。

石韜得知沙摩柯攻略了充縣等地,趕緊領郡中官吏議事。

因荊南戰區兵馬,全部被呂蒙調到了江北建設,每個縣只有治安千餘人,這便不好守城了,石韜感覺非常為難。

這時,下首有一名為潘濬之人建議道:“今五溪蠻反叛,沙摩柯久居深山,如今東出,必不長久。我建議各縣趕緊組織義兵,入城緊守城池。據說周團長兵馬已至當陽,不出幾日便至。”

“組織義兵?”

石韜等人卻未想到這一層。

潘濬道:“我辰河商會只有一縣之地時,那時因兵少,是以全民皆兵,每日裡事生產,還分出時間進行訓練。今大敵當前,卻也可讓治安局暫時組織些義兵,以應付當務之急。只需守住縣城,不讓城中百姓遭到劫掠便可。”

這個潘濬,此時只是漢壽縣治安局局長而已,連一個縣長都不是,但還有些擔當,石韜暗暗記下。

原來這潘濬,其實有些來頭,其表字承明,原本就是武陵郡漢壽縣人,其表兄正是桂陽總督蔣琬。

原本歷史上,這潘濬為人聰察,對問有機理。他二十一歲時師事於大儒宋忠,並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賞識,因而知名。

不到三十歲就被荊州牧劉表任命為江夏從事。

後劉備領荊州牧,任命潘濬為治中從事,劉備入益州,將潘濬留下以管理荊州事務。

孫權派軍襲殺關羽,佔領荊州,將領官員全都歸附,而潘濬卻稱疾不見。孫權親自登門拜訪,潘濬仍涕淚交橫,伏床不起,孫權以觀丁父、彭仲爽等俘虜出身的楚地先賢為例安慰潘濬,又派人以手巾幫他擦臉,潘濬才下地拜謝,並將荊州軍事部署詳細告訴孫權,被拜為輔軍中郎將,繼續領兵。

三國曆史上,真正將五溪蠻打落塵埃,讓其開始衰落之人,正是潘濬。當時孫權授予潘濬符節,命其與呂岱督軍五萬討伐五溪蠻夷。潘濬賞罰得當,在數年間,斬殺俘獲幾萬人。自此五溪蠻夷逐漸衰落,一方得以安寧無事。後潘濬回,長期與陸遜屯駐武昌,管理荊州事務。

但此時,潘濬還只是小小縣治安局局長。

沒辦法,辰河商會如今大學十幾所,人才實在太多了,有一套統一的升遷制度,任何人要做到高位,都得經過一個打磨過程。

再說沙摩柯,其只花了幾日功夫,便動員五溪蠻各部落,聚集一萬多人,出了武陵山。

沙摩柯兵馬不多,不可能分兵攻克各縣,遂選定了漢壽縣。

漢壽乃是武陵郡治所,總督辦公室便設於此,潘濬作為治安局長,具體負責義兵徵召和保護城池指揮工作。

早在沙摩柯起兵訊息傳出時,潘濬便開始招募義兵,不出三日,漢壽商人們竟然捐獻財務兵勇達二千人。

整個漢壽城,目前只有人口六七萬,這雖然是大縣,但在辰河商會城市中,屬於下層小縣。

但商會募捐,主要是運轉所需錢財,有了錢財,人便好說了。潘濬開出了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