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臣一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章 下旬離京(二合一),大宋醫相,將臣一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中興之主,誰才是大宋的亡國之君。”

雍王聞言怦然心動,眾人皆知趙煦最為推崇新法,然而太皇太后最容易厭惡變法,只要趙煦推廣新法,定然會加劇太皇太后的厭惡。

佔據大多數的保守派將會看清趙煦的真面目,倒戈於他,皆是他將徹底扭轉局面。

趙挺之和趙顥密議一番,趙挺之叮囑道:“這將是雍王殿下最後一次機會。”

趙顥凝重點頭,與其這樣狼狽離京,還不如放手一搏。

第二日!

雍王正式宣佈離京,隻身跪在皇宮外,只求臨走前再看太皇太后一眼。

高太后大發惻隱之心,最終點頭同意。

垂拱殿內,母子二人再次相見,雍王含淚道:“此去一別,不知是否日後還能和母后活著相見,請恕孩兒不孝。”

高太后心中大悲,她已經年老,自知時日無多,自然希望兒子陪伴。

然而高太后並未昏庸,搖頭道:“你莫要怪母后絕情!錯就錯在你不該仗著恩寵,起了不該有的心思。”

“孩兒沒有…………。”趙顥連忙辯解道。

高太后重重拍在扶手上,怒喝道:“你沒有,你真當哀家年老糊塗,若非你指使孝兒,孝兒又豈能構陷官家,此次你必須離開汴京,大宋已經經不起動盪了,不能再將僅存的國力進行無謂的內耗了。”

面對高太后的斥責,雍王不憂反喜。

他知道母后的心思果然被趙大人猜中,她為了一心為國,可是為了皇位傳承穩定,將他放逐出汴京,那也有可能一心為國,廢官家而立他。

當下趙顥仰頭直視高太后,第一次直言道:“不錯!孩兒的確是起了心思,然而孩兒卻並非為了一己之私,而是為了母后,為了大宋江山。”

高太后震驚地看著一直孝順的兒子,彷彿第一次認識他一樣。

“逆子,枉你讀聖賢之書,難道你就忘了君臣之道嗎?”

趙顥豁出去道:“母后,這大宋江山並非只是一人之下江山,而是我趙家之江山,太祖太宗之時,曾經立下金匱之盟,兄終弟及,當日皇兄病逝,按照金匱之盟,理應孩兒登基。”

“金匱之盟!”

高太后心中一虛,金匱之盟乃是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光義的母親昭憲太后所定,其目的是為了吸收五代十國相繼滅亡的教訓,就是因為繼承人太過於年輕,無法把控局面,想要國家長久,接班人必須要有一定的資歷和威望。

於是定下了金匱之盟,兄終弟及。

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趙德昭…………先傳三兄弟,再傳給趙匡胤的兒子。

當初神宗去世,現存皇子中年歲最大的趙煦也不過十歲,的確符合金匱之盟的條件,朝中立雍王趙顥的呼聲很高,而最終高太后選擇支援趙煦登基。

“金匱之盟?”

高太后搖頭失笑,金匱之盟看似美好,然而實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趙光義登基之後,先是逼死趙德昭,又誣陷趙廷美,最終讓金匱之盟名存實亡。

當初神宗病重之時,拉著高太后的衣角苦苦哀求,很顯然就是不想趙德昭的悲劇重演,而再加上她為垂簾聽政大權,最終秘密讓梁惟簡為趙煦趕製龍袍,造成趙煦登基的既定事實。

趙顥臉色猙獰,繼續道:“孩兒乃是母后的嫡子,如果趙煦乃是皇兄的嫡子,孩兒絕不會有任何非分之想,而官家母親不過是低賤的宮女出身,一介庶子安得覬覦皇位?難道皇家真的要封朱氏三個父親皆為太師太保嗎?”

趙顥繼續用趙挺之所教的第二招,利用高太后看不起朱氏的出身,來達到目的。

朱氏的父親名為崔傑,乃是平民出身,在她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母親李氏改嫁朱士岸,改姓為朱,後來又將她託付給一位姓任的親戚撫養,因此朱氏就有了三位父親。

後來朱氏進宮為御侍,得神宗寵幸,先後生下二子五女,長子就是趙煦,雖然高太后立趙煦為帝,然而卻極為看不起朱氏。

至今在朱氏的待遇上一直壓制,直到最近向太后出面,這才提高朱氏的待遇,然而最重要的皇后之位,她卻一直未給朱氏。

“放肆!朱氏乃是你的皇嫂,又豈能是你所詆譭的。”高太后嚴厲斥責道。

然而趙顥熟知母后性格,已經從母后聲音中聽出了鬆動,當下繼續道:“兒臣覬覦皇位,還有為母后考慮之心,母后一力打壓朱氏,官家作為親子又豈能不知,再則官家已經到了親政的年齡,母后並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野生郡主復仇記

三月廿八

全面攻略

柴刀醬

朕,有病!+番外

南山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