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知曉謎底
於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6. 知曉謎底,在古代悠閒種田的日子,於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古代悠閒種田的日子》最快更新 [aishu55.cc]
少頃,婆婆韋氏和嫂子楊花姑回來了,她們倆手上挎的籃子都滿滿的。
大丫第一個跑了過來,歡喜得蹦蹦跳跳,“祖母,哪裡挖來的鼠耳?好多啊!”
韋氏眉飛色舞起來,“我和你娘鋤完草就偷偷去隔壁村的山頭找鼠耳,沒想到還真找到這麼多。”
花姑也笑眯眯地說:“上個月去找還沒有呢,一個月竟然長了這麼些。”
老三大樹也湊了過來,“葛家村才八戶人家,佔著那麼好的山頭,野菜總是吃不完,難怪好幾個村子的婦人都喜歡去葛家山頭挖野菜呢!”
玉娘過來瞅了瞅,這好像是鼠麴草,聞著清香吃著微甜。小時候爸媽也會挖這個煮熟攪碎做粑吃,後來也有人家把這個涮火鍋。
總共兩籃子,夠吃好幾頓的了。也不知道這個朝代會怎麼做,難道也是水煮?
玉娘有些饞了,問道:“娘,拿鼠耳做粑吃麼?”
韋氏搖頭,“就煮著吃,哪裡有粑吃哦,上個月拿米磨了幾斤粉,你成親時用來做棗粑招待客人了。玉娘,你要是想吃,過年再磨一斤粉,專門給你做棗粑吃。”
玉娘哪好意思,忙道:“娘,若真的要磨粉做棗粑,那咱家每人都要吃一個的。”
玉娘說完就接過婆婆和嫂子的兩個籃子,要去河邊洗。
大河見了,忙把還沒做好的木簪往懷裡一揣,然後跟著玉娘一起去河邊洗,他擔心水太涼,對玉娘身子不好。
大丫和石頭也愛吃鼠耳,跟在二叔二嬸後面小跑著。
韋氏瞧了瞧一旁的大山和花姑,對大山說:“你瞧大河多疼婆娘,你也要學著點。”
大山頂著一張微紅的臉說:“娘說啥咧,我和花姑老夫老妻的。”
三弟大樹卻不禁笑道:“娘,你莫是忘了?當年大嫂做新婦時,大哥還不是整日靦著臉哄大嫂?二哥這是跟大哥學的,娘你說反了!”
韋氏這才想起幾年前大山的作派,當時她這個當孃的心裡還挺不是滋味。
不過也就熱乎一年,後來這四年來倒沒見大山對花姑有多熱心過,就是普普通通的夫妻,所以她都忘了這茬子事。
韋氏想到自己昨日說彩禮的事,怕是傷了花姑的心,又囑咐大山道:“對婆娘好總沒錯,花姑可是用性命給你生了倆娃咧。”
大山抓耳撓腮的,“娘,我曉得。”說完他就編藤椅去了。
倒是花姑有些不好意思了,她知道婆婆這是故意說給她聽的,不過她也樂意聽,歡歡喜喜地到廚房忙去了。
鄭老爹一直在那兒修理藤條,韋氏過來往旁邊一塊光溜溜的石頭上一坐。
“他爹,咱家老二成家了,是不是該操心老三的事了?”
鄭老爹抬頭,額頭上愣是擠出十幾層皺褶。
“啥……?你還真敢想!”
“咋不敢想?先看好姑娘家嘛,攢錢的事慢慢來。才辦完一門親事,咱家兜裡只剩五文錢,確實布頭都買不到一塊,但咱先得讓老三高興高興……咦?這地上都是啥?”
鄭老爹也放下手裡的藤條蹲過來瞧。
“好像是……誰寫的字吧?”
這下韋氏更覺得稀奇了,“咱家誰會寫字?今兒個家裡來外人了?”
大山、大樹、花姑皆聞聲圍了過來。
大山觀察得更仔細些,“你們瞧,這一塊寫得好一點,那頭寫得全是亂七八糟的,不會是大丫和石頭寫的吧?”
花姑滿臉驚喜,“咱倆娃會寫字?啥時候的事啊!”
大樹蹲下來將兩個“鄭”字圈了起來,“這倆字肯定不是大丫和石頭寫的,一看就是讀書人的手筆!你們瞧,這倆字工整得跟族譜上的字一樣,我認得,這是‘鄭’字,咱們的姓氏。”
大山也跟著點頭,“我也認得,鎮上有一戶姓鄭的人家,門匾上就有這個字。不對,‘鄭’好像比這個字要複雜。”
大山瞧著有點不對勁。大樹也仔細瞅了過來,撓撓耳朵說:“好像還真不太一樣,不過看著差不多。”
“剛才也沒聽玉娘和倆娃說家裡來過客人,待他們洗鼠草回來問一問。”花姑轉身往屋走,“娘,今日可有好吃的了,這裡還有好些臭草根呢!”
韋氏應道:“這才剛入冬月,農活都幹完了,接下來咱婆媳倆就滿山找野菜挖臭草根,不愁沒菜吃。”
在那裡擺弄藤條的鄭老爹、大山、大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