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章 諸葛安人世家,[綜]五行缺錢,簡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屬下嚇一跳,從未見諸葛安人這麼激動,連忙把大營外的人叫了進來,送信人本想跑的,結果軍士扣住了。
諸葛安人已經在屋子裡磨鞋底了,見人來了趕緊問道:“信從哪兒來?”
來送信的人顯然也沒想到真能見到諸葛安人,身子忍不住顫抖,結巴道:“小人……小的,是一位書生給小人的,許錢一貫,說能見大人。”話還沒說完,人已經嚇趴在地上,連連叩首,道:“小人貪圖錢財,不關小人的事啊,大人恕罪啊!恕罪!”
“行了,本官問你,送信人可有囑咐……”
“有,有,說……說‘好個賊子,且吃我一劍’。大人饒命,不是小人說的,是送信人說的。”信使心裡也在罵娘,說好的送了信就能走,沒想到先是被抓,現在居然在這樣的大人物面前弄鬼,難道好不容易在戰亂中保全的性命居然要丟在這裡嗎?
諸葛安人看抖成一團的信使,連著問了幾遍也沒問出什麼了,揮手讓他下去了,然後吩咐暗衛好好盯著。
諸葛安人叫來了軍中掌管輿部的下屬於外典,問道:“當前形勢和緩,重在收攏民心,籠絡士人,我南下一年,有什麼奇人異事嗎?說來聽聽,也好分析情勢。只要是人才,不拘男女老少,都說說。”
“大事就是遼狗奪走了幽州,沒什麼別的。”於外典輕聲道,這也是他們陳兵在這裡的原因。然後,於外典受到了不拘男女老少這句廢話的啟示,覺得說點八卦閒談為主帥舒緩情緒也是好的。笑道:“若說奇聞異事也有,大儒程頤孫女近日出了大風頭,程家連出程顥、程頤兩位大儒,名聲斐然,程家女嫁給同門師兄斐巨。當日遼兵攻城,斐巨丟下妻子逃了,本以為程家兩位大儒已去,程氏無人撐腰,定然死在亂兵之中。沒想到程氏女不但活了下來,還寫了一封《勸君書》,被各地文人傳抄,名聲大震。”
“是嗎?詳細說說。”
“斐巨本是北地大族,自持書香門第,大帥當初收復幽州都未曾歸附,貪圖程家名聲,才娶了程氏女。沒想到轉眼卻投了契丹,做了縣令,當初還引兵入城,讓人不齒。聽說當日城破,程家女準備了毒酒、白綾,斐巨酒都含在口中卻說澀口不喝。只有程氏女懸樑自盡,不想剛巧碰上亂兵入城,打斷了房梁,僥倖活命。遼兵也敬佩她家風氣節,未曾為難。當初信誓旦旦南下報國的斐巨轉眼卻在北地當了契丹官兒。說來讓人笑掉大牙,看這些讀書人還有什麼臉面和大帥叫板。”
“哦,那說起來還真是個奇女子了。把她的資料拿上來我瞧瞧,說不定能用上。”諸葛安人漫不經心道。
“大帥看看也好,那《勸君書》可是大大有名。”於外典奉上訊息。
諸葛安人一目十行掃過基本情況介紹,和於外典講的差不多,重點還是在那封書信上。
“妾以陋姿,得祖父之名,配做君妻。及未嫁時,聞君高義,不睦富貴,有靖節之風,竊慕之。三載,舉案齊眉,親戚鄰里羨。”
“及至去歲遼兵入城,君攜雙親南下報國,妾留宅守備,妾之願也。日日面南祝禱,忽聞北地魚書,知君爵列堂尊,聯姻貴戚。如雷擊,如夏雪,狀若瘋癲,神志不明。後醒之,才子佳婦,兒女英雄,遇合甚奇,始終不易,實乃天意,非人力也。妾雖不敏,與君同受父祖教誨,才不足比娥皇女英,伏請下堂,竟使前人專美千秋,憾甚。君有蕭史之才,又得弄玉之姿,前程在望,妾北望再拜,唯祝禱而已。”
“既已訣別,本無他言。然又聞君復歸,引契丹入城,宣告毀於一旦,親戚鄰里師門恩情絕矣。時人造訪,妾私以為君有苦衷,屢傳鴻雁,盼君勒馬,未有迴音。”
“及至於此,尚為你我親戚私密,不足為外人道也。又聞君服飾之奢靡,食用之耗費,三日一貫,不復當年風骨。君既為漢人,何變契丹;已為堂尊父母,緣故苛待子民?”
“再聞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妾南立北望,如歸,當如季隗之如重耳,服侍朝夕,偕隱林泉,以娛晚景。了此一生,願斯足矣,惟君圖之。”
遣詞造句,文筆風流,還是那個熟悉的人。
到了晚上,跟著白天信使的暗衛回來一人稟告,說那人拿到賞銀之後,七拐八拐回了家中,收拾好細軟搭上了南下的船,未曾與其他人接觸,看樣子真不知道內情。為防萬一一人回來稟告,一人繼續盯著。
“不必了,都撤回來吧。我都知道了。”諸葛安人給暗衛減輕工作壓力。
上輩子說出那句話的時候是清晨的白楊樹旁,這兵營旁邊的白楊樹林只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