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諸葛安人世家,[綜]五行缺錢,簡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卿家中兄弟子侄都在鎮北軍中,當年又被諸葛安人救過,既有救命之恩,又利益相關綁在一條船上,名副其實的嫡系。

“少卿兄,可是出事了?”諸葛安人問道。

杜少卿今年四十有餘,可誰讓諸葛安人是他的上司,官場只論職位尊卑,不管年紀大小。杜少卿進門深深作揖道:“京中發下詔書,分來了今年青苗的配額。”

諸葛安人嘭得一聲拍在桌子上,怒道:“欺人太甚!誰的名義?”

青苗的配額,那是什麼,是青苗法!王安石變法中最著名的一條,出發點是好的,簡稱北宋的“農業小額信貸”,奈何被奸邪小吏所用,念歪了好經。再說他的利息定的太高,中央出來的是兩分利,層層關卡下來,已經是四分利、五分利了,和高利貸一樣。這還是政府強制措施,再加上民間資本湧入,好好的扶持農業政策,變成了斂財之策。青苗法也不是從王安石那裡開始就一直這麼壞的,不是它後來變好了,是它越來越壞!在熙寧、元豐年間“青苗”害民,但起碼要等到秋收以後,百姓才被迫典當田宅、賣兒賣女,豐收年勉強能活下去。等到神宗後期,農人領到青苗錢之後就兩手空空,要麼投河,要麼上吊,所謂“龔黃滿朝人更苦,不如卻做河伯婦。”

滿朝文武大臣難道沒有有識之士嗎?有的,也有人看到了青苗法的危害,進行限制,俗稱改良。奈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還有“適用地方的解釋”。這些政策實行到了地方是什麼樣子?農民只有在特定的某一天可以到衙門領取青苗錢,中間付出的時間金錢忽略不計,但當他們領到錢之後,縣令在衙門口大擺筵席,農民剛揣著錢出了衙門,就被拉到酒席上,這酒席是要交錢的。朝廷不是不準攤派青苗千費用嗎,酒席總不在其中。這種潑皮無賴已經是稍微好點兒的了,農民至少還吃了頓飯。更噁心的是有縣令在農民領取青苗前的路上搭了戲臺唱戲,你從路邊過也是要交錢的,因為你聽了戲。什麼,你說你沒聽?開玩笑,就在衙門口,是縣令說了算,還是你說了算?是留下耳朵、眼睛,還是留下剛剛領到的青苗錢。

青苗法的危害如此之大,諸葛安人多次和官家寫信、些奏摺指出,奈何成效甚微。高太皇太后當政的那八年,舊黨拿著青苗法做長矛,在全國大肆斂財。等到哲宗親政,全面廢除新法,又把心思放到打擊舊黨上,誰還記得青苗法?正牌舊黨司馬光被追奪一切勳爵,所欲著作一律焚燬,大名鼎鼎的《資治通鑑》,若非有神宗做序,那些人指著序言嘶吼“難道連先帝的手跡也要毀掉嗎?”才保全了這“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的千古奇書。連冒牌“舊黨”蘇軾都被髮配嶺南吃荔枝,所有人都選擇性遺忘蘇軾當年當著司馬光的面大罵他“司馬牛”。黨爭,又是黨爭,誰還記得百姓,誰還在乎國政?

那些先賢就在身邊,觸手可及,諸葛安人卻沒有伸手救下蘇軾,他當年人小力微是一;其二他也不想“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這樣的佳句斷片;更重要的是,諸葛安人已經學會了平常心看“古人”。對,這些人在歷史長河中都會留下熠熠生輝的名字,可在現在,他就是一個普通人。不會因為他“有名”,而對諸葛安人有任何好處。

諸葛安人接過杜少卿呈上的詔書,上面要求各州、道、府、縣在春耕之前及時下撥“義倉”(青苗錢的變種)利息仍為二分。當年作為領頭人的司馬光親自對高太皇太后解釋道,青苗法本是利國利民之舉,奈何為奸邪小人所用,現在朝廷已經發現了這樣的弊端,不再強行配給,官府只向自願借款的人放貸。

自願?諸葛安人麾下什麼時候實行過青苗法?這些年這樣的詔書何曾送到過他手上。這些地盤都是諸葛安人真刀真槍打下來的,只有他能控制,他熟讀經史,難道不知道青苗法的危害。現在不僅是挑釁他,妄圖在他的地盤施行“朝廷政策”,還是強行分配!當年制定的政策都讓他們咽回去了是吧,擺明了是要挑事啊!

諸葛安人嗤笑一聲,抖了都手上的詔書,道:“拿去燒火。”

“大帥,可是……”

“沒有可是,在我的地盤兒,沒有青苗法這三個字,我倒要瞧瞧,誰敢多問一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修仙界負二代

金阿淼

凡女傾天下之鳳凰印

歌月影

[鬥羅]情劫

時應夢

給三國人物直播歷史[三國盤點]

洛成圖

[倚天]名門正派不易做

生煎包大戰小籠包

上官大人,我不想努力了

天樞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