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者桑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如臨深淵,天衍遺錄,耕者桑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到這個訊息,皇帝震撼,嬪妃驚呼,作為聖親王楚沐雲生母的怡貴妃則是當場昏厥。
這個訊息的震驚程度太大,並且內容匪夷所思,出奇的離譜。但嵐州布政使的八百里加急又不可能兒戲,所以即便是昭武皇帝如此強悍的意志,他也是一宿沒睡才稍稍緩了過來。
太多疑惑,太多不可置信了。
“太傅如何了?”
皇帝又問。
“稟陛下,姜太傅因急火攻心引發卒中,經醫治,已無性命之憂,但不知何時能甦醒。據悉,太傅的二弟及妹妹已經從汝陽老家趕到京都了。”
“太傅是何時犯的病?”
皇帝突然問了個略顯奇怪的問題。
劉允微愣,但很快又如實回答。
“回稟陛下,姜太傅是昨日午後病倒的。”
“呵。倒是比朕還早了一個時辰。”
劉允只是低著頭,沉默不語。
“今天中護軍是誰當值?”
“稟陛下,是凌猛。”
“好。走吧,去臨淵閣。”
“諾。”
劉允一頓小碎步,跑到書房門口,對著外面用尖細的聲音高喊道:
“起駕!臨淵閣!”
…………
臨淵閣,直屬皇帝管轄的特殊情報衙門。“臨淵”二字,取自“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意在告誡閣中之人,自己所行之事務必要極為小心謹慎。
臨淵閣制度創立於千年之前的皇朝,一開始,僅僅只是皇帝專門用來招攬江湖人士,打聽情報,溝通世外修行界的耳目。
後歷經多次皇朝更替,這個機構都被保留了下來,逐漸發展成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無論哪個朝代的皇帝,都確實需要這樣一個直屬自己的情報組織。另一方面,臨淵閣在平衡俗世帝國與世外修行界之間起到了重要的緩衝作用,是一個確保皇權統治穩定的砝碼。
皇權的器重與自身實力的提升,讓臨淵閣的存在感不斷增強,其插手的事務範圍也在不斷擴大。從過去單純的打探情報、傳遞訊息,到後來的參與偵破案件、緝拿罪犯,直至本朝,臨淵閣甚至開始參與了軍政大事。
有坊間傳聞說,昭武初年皇帝平叛的勝利以及“雁回關血戰”的傳奇,臨淵閣都立下了重大功勞。在昭武皇帝手裡,臨淵閣隱隱有了與“三公九卿”抗衡的資本。
既然是衙門,臨淵閣也自然有上下等級、職能之分。臨淵閣中最重要的是“閣主”,品級僅在“九卿”之下,官居三品。歷代閣主由皇帝在長期的考察中親自選拔,除了要強大的武功實力外,每一代“閣主”的忠心也是毋庸置疑的,他們也因此擁有可以直接面見皇帝的特權。
閣主之下,設七名“星使”,這個設定,有點效仿世外七福地的意思,但星使們的實力卻與七福地中人有些天差地別。能夠被選拔為星使的門檻是真武境入門,這在俗世江湖已算得上是強者了,畢竟當今九州除去聖親王這個天樞山弟子,已知的也不過三位靈武境。星使是閣主的得力干將,是主要的任務執行人,同時也是臨淵閣基層力量的主要統領。
星使之下,便是影衛。影衛並沒有強制修為要求,根據每個人的特長而定。比如,如果你特別擅長易容、打聽情報,那麼即便你只是粗通拳腳,也有可能被選拔為影衛。影衛一般是單獨行動,但必要時,會聽從星使的調配安排統一執行任務。
影衛之下,是留守在京都總舵與各州郡分舵的雜役們,他們沒有什麼選拔要求和具體職責,屬於最底層的辦事人員,如果非要說的話,他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飼養信鴿與驛馬。
值得一提的是,龐大的臨淵閣衙門在朝廷少宰司登記在冊的卻只有官居三品的“閣主”一人。其餘無論星使、影衛,都是屬於沒有官方身份的“臨時工”,他們的選拔、俸祿與監察都由臨淵閣自理。
畢竟臨淵閣從事的是機密工作,人員組織架構的隱匿性高,所以這些情報人員的身份越少人知道越好,整個九州擁有臨淵閣人員名冊的,恐怕只有閣主與皇帝二人。
…………
京都東郊有這樣一處古樸典雅的莊園,它隱於一片茂盛的竹林中,以它為中心的五里範圍內,沒有任何鄰居,只有一條剪徑小道與外界相通。
莊園內外,平常也看不見有人生活的痕跡,空空如也,彷彿是某個達官貴人閒置的資產。
但今天,這座空無一人的莊園外,卻密密麻麻地圍了兩圈金甲衛士,守護著進入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