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三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章 (求追讀)陳平獻計,農家狀元郎,成三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對葉老出言呵斥,陳平朗聲回道:“老師您誤會了,小子可不敢慫恿縣令,去欺凌百姓。”。

他如何聽不出葉老話語中隱含的意思,知道葉老是在維護自己。

外面的一眾官吏,都在為道路修繕殫精竭慮。

修繕道路本就是為民謀利,改善生存條件,豈可加賦於民。

商也是民,強加攤派,實屬本末倒置。

“按照我的想法,是讓那些富裕商賈自願的拿出錢糧,來資助縣裡的道路修葺。”

說到這裡,不僅葉老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對於這個倡議不置可否,就連雲愁海思的王縣令,都忍不住嗤笑了一聲。

王縣令將青袍一擺,兩袖一揮,用鄙夷不屑的語氣說道:“真是異想天開,不,比異想天開還要不切實際!”

“商賈之輩,逐利之徒,最是卑劣低賤,唯利是圖,這是歷代儒者甚至上古先賢留下的定論。”

“想要感化商賈,讓他們投身利民政事,主動捐資修路,還不如去感化山裡的猴子,或許猴子還能幫著扛一扛木料。”

或許是因為過於焦急,王縣令這般言語,毫不掩飾對商賈的不屑。

葉老雖然對商賈沒多少偏見,可他沉默的態度已經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唯有陳平的小臉,忍不住狠狠的抽了抽。

他這才體會到這個世界的讀書人,竟然對商人如此的鄙夷。

怪不得何青選因自己是商人之子,而感到自卑。

這兩位雖然在他面前是和藹可親的尊長,但依舊是讀書人出身,骨子裡的高傲必然會讓他們對商人產生一些隔閡,而王縣令身為官員,這種鄙夷自然更甚。

風雨在即,當務之急是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共克時艱。

作為擁有前世記憶的陳平,內心當然不認可這種偏見。

可有時候這偏見,未嘗不是助力,若是利用得當,足以補上這錢款上的缺失。

陳平不再賣關子,直接說出了重點,“商賈逐利,這一點的確不算錯,而我們要利用的,也正是這一點!”

“對那些身家殷實的富戶名商來說,許多時候,名望便是最大的利益,這種利益,甚至值得他們花天大的代價去交換。”

“這一點,老師不會否認吧?”

葉老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大概跟上了陳平的思路。

這個思路,或許真的能解決當下的燃眉之急。

王縣令自然也想到了如此行事的諸多後果,所要面臨的風險同樣不可小覷。

富商大賈,大多各自心懷鬼胎。

一旦自己和他們有了沾染,無論表面上多麼冠冕堂皇,公事公辦。

可在外人看來,都是自己這個縣令和他們有了牽扯。

許多的官商勾結,往往就是這樣開始的。

王縣令還在權衡著利弊,反覆斟酌是否需要冒這個風險。

葉老卻搶先一步,直接揭開了蓋子。

沉聲說道:“你就不怕,那些商人以此事為引子,一步步讓縣尊陷入他們的羅網中?”

“官商勾結,可不僅僅是謀利那麼簡單,史書上的教訓可是血淋淋的!”

經葉老這麼一點破,王縣令明顯臉色一僵,羞愧之色繼而浮上眉頭。

的確,這個口子不能開。

否則自己多年來堅守的底線,早晚有一天會被徹底突破,這幾十年的謹小慎微,也有可能毀於一旦。

陳平對葉老的思慮周全很是欽佩,可還是搖搖頭,帶著笑意說道:“老師啊,您忘了最重要的一點。”

“我們只是在永順縣做這件事,又不是廣招天下富商大賈。”

“以永順縣各大商賈的資財和背景,他們敢做什麼事,又能做什麼事?”

聞言,葉老和王縣令臉上的憂色,瞬間褪去了大半。

的確是著相了!

只顧得聖賢的微言大義,還有史書上的鮮血淋漓,卻忘了永順縣本身只是個小池塘,激不起多大的浪花。

那些所謂的商人,頂多就是在縣城和各鎮上,多開了幾家店鋪,門面比別家更加繁華錦盛罷了,權力頂多就是能在每次官酒開壇時,多領兩壇新豐酒而已,根本不成氣候。

王縣令對陳平所言之策好奇起來,期冀地問道:“就算我願意,又應該拿什麼去和商人交換錢糧,怎麼讓他們獲得名望?”

“總不能空口白牙的讚許幾句,再提筆寫幾句褒獎之言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武俠升維

囈夢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