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歷史題材的改革文學
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1章 歷史題材的改革文學,1980我的文藝時代,坐望敬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每期的稿費支出少說也是兩千塊錢左右。
再加上人工、行政、發行等各項支出,不算印刷費用,賣個一兩萬冊是根本回不了本的,至少也得是五萬冊以上才有可能達到收支平衡。
可問題是,別看這幾年國內很多純文學雜誌動輒都是幾十萬冊、上百萬冊的銷量,但那很大程度上屬於倖存者偏差。
《人民文學》、《收穫》、《當代》、《十月》、《花城》、《鐘山》、《燕京文學》、《滬上文學》、《青年文學》……
刨除這些全國的一二線文學雜誌,真正能夠做到期期銷量五萬冊以上的地方刊物有幾家?
答案是:屈指可數。
而一旦這份檔案下發,等待這些刊物的命運只有一個:停刊。
唯一可以畫上問號的是停刊的時間,看看哪家刊物撐得時間相對長一些而已。
想到這裡,大家不禁感嘆起來。
身在國文社,背靠的是國字號的牌子,社裡有《當代》、《人民文學》這種每期行銷上百萬冊的一線雜誌,哪怕是偏向紀實、史料性質的刊物《新文學史料》每期都可以賣到六位數。
所以大家震驚歸震驚,但是對於即將要下發的檔案是沒有切膚之痛的。
心中除了震驚,更多的是惋惜。
衛君怡的講話進行到了後半段,提到了《當代》編輯部之前拿到社裡編前會的那部《便衣警察》。
“現在改革文學的內容正在逐步橫向發展,發展出不同的分支,《新星》的發表為改革文學提供了一個新的分支,那就是官場。
近一年我也看到了一些涉及到反腐、刑偵內容的,應該說這些都是改革文學的變種,他們未來很有可能成為支撐文學持久走下去的重要分支。
就比如《當代》之前拿出來的《便衣警察》,為民當時給出的審稿意見是:通俗性很強,但文學性不足,所以放到了長篇精選叢書裡。
這部就很符合現在改革文學的發展方向……”
被領導當成三好學生表揚了一番,《當代》算是在社裡的各個編輯室面前出了個風頭。
開完會之後回到編輯部,大家圍住了林為民。
他們最關心的當然是,林為民為什麼會未卜先知,居然開會之前那麼多天就開始佈置叢書的事。
林為民一臉懵逼,我他麼哪兒知道啊!
他是根據自己對歷史的瞭解,而今天的會議,他只能歸結為是對於文壇大勢的把握。
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像衛老太太這樣的才算是高瞻遠矚吧?
林為民心中不禁升出幾分敬佩之情。
會後的編輯部討論的很熱烈,今天的會議主題談到的不光是改革文學的問題,更多的是對未來發稿方向和路線的探討。
改革文學之所以受到重視,很大程度上跟大時代的背景有關。
除了改革文學之外,更值得重視的如何能將的藝術性和可看性融合。
蒙偉宰回到編輯部後,林為民向他傳達了一下今天會議的精神,他沉吟很長時間。
“改革文學作為一個文學型別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型別的不斷龐雜是不爭的事實,看來以後是有必要對這個方向進行重點傾斜的。”
林為民卻蹙眉道:“要是作品足夠優秀,誰不願意登呢?可事實是,很多投稿的作品題材老舊、情節流於俗套、人物扁平,真的撐不起‘改革文學’這個大帽子。”
“唉,這倒是個問題。改革、改革,沒想到把自己給改革了。照這個路子發展下去,好像什麼都可以往這裡裝。”蒙偉宰嘆道。
林為民道:“這倒是。你看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其實就是官場,也可以算作是改革文學的一個變種嘛!”
蒙偉宰笑道:“這麼說起來的話,我們刊物也算是提前把握了時代脈搏。”
“哈哈!”
玩笑了一句,蒙偉宰道:“玩笑歸玩笑,這個方向是對的。歷史題材中的‘改革文學’,這個方向可以挖掘一下。不過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側重權謀,還是差點意思。”
林為民點點頭,“確實。”
說到這裡,他心中靈機一動。
“要不……我寫一本?”
蒙偉宰詫異的看向他,“你寫一本?寫歷史題材的‘改革文學’?”
“對啊。這倒是個沒嘗試過的型別,我覺得可以嘗試一下。”
蒙偉宰的表情透著幾分不信任,讓林為民很受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